骨折不愈合受局部和全身因素影响,局部因素包括复杂骨折类型致接触面积小、血运差,开放性骨折感染破坏环境,固定不牢固致骨折端微动;全身因素有不同年龄愈合能力差异,营养缺乏影响代谢,代谢性疾病阻碍成骨,药物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致愈合受影响。
骨折类型与损伤程度: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等复杂骨折类型,骨折端接触面积小,血运破坏严重,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严重的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损伤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不同类型骨折的愈合能力有差异,如青枝骨折相对愈合较快,而复杂骨折同样面临血运破坏等问题影响愈合。
血运情况: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关键。如胫骨中下1/3骨折,由于该部位的滋养动脉从胫骨中上1/3交界处进入骨干,骨折后滋养动脉易受损,导致骨折远端血运较差,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降低、血供相对不足,若发生骨折,血运问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更为明显。
感染:开放性骨折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会破坏骨折部位的局部环境,影响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导致骨折不愈合。例如开放性骨折后若未及时有效的清创,细菌滋生,引发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严重干扰骨折愈合过程。对于糖尿病患者,其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骨折后感染风险更高,且感染后更难控制,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大。
固定不牢固:骨折固定不牢固会导致骨折端持续微动,这种微动不利于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愈合。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固定强度不够都会影响骨折愈合。在儿童骨折治疗中,若固定不当,儿童活泼好动可能进一步加剧骨折端微动,影响愈合。
全身因素
年龄: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的再生能力强、代谢活跃,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或伴有其他影响因素,儿童也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的质量下降,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折愈合速度减慢,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升高。例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骨折后愈合能力差。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磷等缺乏时,会影响骨折愈合。维生素C参与胶原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蛋白质是骨基质的重要成分,营养缺乏会导致骨代谢异常。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营养摄入和吸收受限,骨折后更易出现不愈合。孕妇在孕期若营养不足,不仅自身骨折愈合受影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阻碍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基质的形成,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吸收增加,骨代谢紊乱,也不利于骨折愈合。对于患有代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关注骨折愈合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骨折愈合。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如糖皮质激素,它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胶原合成,阻碍骨折愈合。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等治疗时,一些药物可能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对骨折愈合的可能影响,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