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耳部疾病,需从多方面注意。要保持耳部清洁,婴儿避免平躺喂奶,儿童及成人游泳洗澡后擦干耳道,不频繁挖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正确处理鼻腔问题,正确擤鼻,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注意婴幼儿护理,防止呛奶,避免耳部受压;特殊人群中,过敏体质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有基础疾病人群控制基础疾病病情。
一、保持耳部清洁
婴儿护理:对于婴儿,喂食时应注意姿势,避免平躺喂奶,防止乳汁流入耳道引发感染。喂奶后可轻拍婴儿背部帮助其排气,日常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外耳,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
儿童及成人:游泳、洗澡后及时将耳道内的水分擦干,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过深。同时,要避免频繁挖耳,挖耳可能会损伤耳道皮肤,增加感染中耳炎的风险。
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来提高身体免疫力。饮食上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苹果、橙子、菠菜等)、瘦肉、鱼类等。运动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选择散步、跑步、跳绳等,成人可进行游泳、慢跑、瑜伽等运动,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长,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周围有人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尽量保持距离,必要时可佩戴口罩。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缓解症状,如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防止感染蔓延至耳部引发中耳炎。
三、正确处理鼻腔问题
擤鼻方法:擤鼻时要注意方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应该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再换另一侧。因为鼻腔和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不正确的擤鼻方法可能会使鼻腔内的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治疗鼻腔疾病:如果患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腔疾病,要积极治疗。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减少鼻腔炎症对咽鼓管及中耳的影响。
四、注意婴幼儿护理
防止呛奶:婴幼儿吃奶时要注意避免呛奶,喂奶后要竖着抱婴儿并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如果婴儿经常出现呛奶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消化道等方面的问题,防止奶液误入中耳引发感染。
避免耳部受压:给婴幼儿选择合适的睡姿和头枕,不要长时间让婴儿耳部受压,尤其是在婴儿哭闹时,要及时安抚,调整其姿势,保证耳部血液循环正常,减少耳部感染的潜在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鼻腔过敏等情况,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在过敏季节,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过敏原,同时积极控制过敏症状,降低因过敏引发中耳炎的可能性。
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因为高血糖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增加患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