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可通过明确受伤史、疼痛与压痛、活动受限等病史与症状表现,以及神经功能检查、脊柱畸形等体格检查,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不同人群在各检查及表现上有不同特点。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
1.明确受伤史:有明确的外伤经历是判断腰椎骨折的重要线索,比如高处坠落、重物砸伤、车祸伤等,不同的外伤机制可能提示不同类型的腰椎骨折风险。对于儿童,要询问是否有摔倒、被牵拉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因外力作用导致脊柱损伤,像牵拉导致的脊柱小关节损伤等类似骨折表现;对于老年人,可能轻微外伤如滑倒等也可能引发腰椎骨折,这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就易骨折。
2.疼痛与压痛: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腰椎部位有明显压痛,按压骨折处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例如,患者受伤后腰部不敢活动,按压腰椎相应节段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3.活动受限: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正常屈伸、旋转等。因为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患者会因疼痛和脊柱结构异常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腰部活动。比如患者无法正常弯腰拾物,或者转动腰部时受到明显限制。
二、体格检查
1.神经功能检查:检查下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情况。腰椎骨折可能会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导致下肢感觉减退、麻木,运动无力,如足背伸、跖屈无力等,反射也可能出现异常,像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改变。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下肢的运动发育情况是否与正常儿童相符,若出现异常运动表现需高度警惕脊柱损伤;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存在神经退变基础,更要仔细检查神经功能,排除神经损伤情况。
2.脊柱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脊柱畸形,如局部后凸或侧凸等。这是因为骨折后脊柱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脊柱发生异常的弯曲变形。比如可以观察到腰部外观有明显的弯曲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能发现明显的骨折线、椎体的形态改变等。通过X线可以看到椎体是否有压缩、楔形变等情况。但X线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椎体后方的附件骨折可能显示不清,比如椎体的隐性骨折等情况。对于儿童,X线检查时要注意其骨骼的发育特点,与成人的X线表现有所不同,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X线可能会显示椎体有压缩等骨折表现,但要注意与正常的椎体退变等情况鉴别。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骨折的细节,对于椎体的爆裂骨折、附件骨折等显示得更为清楚。可以明确骨折碎片的位置、椎管是否受累等情况。例如,能准确看到骨折块是否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等结构。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采用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技术;老年人一般可以耐受CT检查,但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3.MRI检查:对于判断腰椎骨折是否伴有脊髓、神经根损伤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可以早期发现脊髓水肿、出血等损伤表现。在骨折后的早期,MRI就能较好地显示脊髓的情况,判断是否有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儿童和老年人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和舒适,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等措施配合检查,老年人要注意其身体是否能长时间保持检查体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