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婴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及可能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易患败血症,其表现有非特异性表现且特异性表现少,可通过加强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影响、合理喂养来预防,需高度重视降低其患病风险并早期发现治疗。
一、早产婴儿易患败血症的原因
1.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早产婴儿的免疫系统各方面功能较弱。例如,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抗感染的重要细胞,早产婴儿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均较低。淋巴细胞发育也不完善,T细胞和B细胞功能不足,导致其产生抗体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补体系统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早产婴儿的补体水平较低,如补体C3等含量不足,影响了补体介导的杀菌、调理吞噬等免疫功能。
2.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早产婴儿的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肤的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发生破损,而皮肤破损为病原体侵入机体提供了通道。
早产婴儿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也不成熟,肠道通透性较高,肠道内的细菌容易移位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同时,早产婴儿的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差,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弱,增加了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的风险。
3.其他因素
早产婴儿往往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可能会频繁接受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这些操作增加了病原体侵入机体的机会。另外,早产婴儿可能需要长时间使用静脉导管等,也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二、早产婴儿败血症的表现特点
1.非特异性表现
早产婴儿患败血症时,体温不稳定较为常见,可能出现体温不升或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还可能表现为反应差,如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哭声低弱等。同时,早产婴儿的食欲减退,喂养困难。
呼吸方面可能出现呼吸增快或呼吸不规则等表现。循环系统方面可表现为皮肤苍白、发花,四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
2.特异性表现相对较少
由于早产婴儿免疫系统的特殊性,其败血症的特异性表现不如足月儿明显,如发热等典型表现可能不突出,这也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
三、早产婴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
保持早产婴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儿室进行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护理早产婴儿前后要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持早产婴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及时处理皮肤破损等情况,对于胃肠道和呼吸道等部位的护理也要加强,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
2.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影响
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必须进行的侵入性操作,要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并密切观察早产婴儿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对于静脉导管等要加强维护,定期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3.合理喂养
对于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婴儿,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等,有助于增强早产婴儿的免疫力。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注意喂养的卫生和正确方法,减少胃肠道感染的风险。
早产婴儿容易得败血症,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高度重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早产婴儿患败血症的风险,并密切观察早产婴儿的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败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