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是发生于上下唇两侧联合部位由多种因素引发表现为口角区皮肤黏膜红肿皲裂糜烂结痂等改变病因分感染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创伤性、接触性、营养不良性(维生素缺乏、贫血)临床表现有差异诊断靠病史和典型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明确病因治疗依不同病因采取措施特殊人群儿童需培养良好习惯老年人关注营养状况过敏体质者排查过敏原。
一、定义
口角炎是指发生于上下唇两侧联合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表现为口角区皮肤黏膜的红肿、皲裂、糜烂、结痂等改变。
二、病因分类及相关因素
(一)感染性口角炎
1.真菌性: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也易发生。
2.细菌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可导致,常继发于局部创伤或口腔卫生差。
3.病毒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发,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二)创伤性口角炎
多因机械性刺激所致,如上下颌垂直距离过短使口角皮肤皱褶加深易受唾液浸渍;不良习惯如过度张口、舔唇、咬唇等反复刺激口角;牙科治疗时器具压迫等。
(三)接触性口角炎
接触变应原(如某些食物、化妆品、牙膏等)或刺激物(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或刺激反应,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病。
(四)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1.维生素缺乏:尤以维生素B缺乏常见,可因饮食不均衡、偏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等导致,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B等)及微量元素(如铁、锌)缺乏。
2.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可因营养不良影响口角区域组织代谢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口角炎表现有所差异,但多有口角区皮肤黏膜发红、皲裂、糜烂、渗出、结痂等,病情严重时可影响张口、进食。感染性口角炎局部多有炎性渗出;创伤性口角炎可见明确的创伤痕迹;接触性口角炎常伴有局部瘙痒、灼热等过敏表现;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可伴发全身其他营养缺乏相关表现,如舌炎、唇炎等。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感染接触史、外伤史、过敏史、营养状况等)、典型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真菌涂片、细菌培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检测等辅助检查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感染性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真菌性用抗真菌药、细菌性用抗生素等);创伤性者去除刺激因素,保持口角清洁;接触性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营养不良性者补充相应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纠正贫血等,同时注意保持口角清洁干燥,避免刺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口角炎多与饮食不均衡、不良习惯(如舔唇)或感染相关,需注意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保证饮食中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避免过度舔唇等行为,若有感染及时就医,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健康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易出现营养不良性口角炎,需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与补充,同时注意口腔局部卫生,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的基础疾病。
(三)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发生接触性口角炎风险较高,应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出现症状时及时采取抗过敏措施,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