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后要注意创口护理,如咬棉球、避免触碰创口、观察创口情况,饮食上拔牙2小时后进食温凉松软食物,避免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拔智齿有禁忌症,全身健康状况不佳时,未控制的高血压、有冠心病不稳定期、血液系统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拔牙,口腔局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月经期也不宜拔智齿。
一、拔智齿后的注意事项
(一)创口护理
1.咬棉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棉球,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出,其作用是压迫止血,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配合,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咬棉球的时间。对于有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咬棉球时间,但需遵循医生指导。
2.避免触碰创口: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防止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比如青少年在拔智齿后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可能不太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容易在刷牙漱口时误触创口。
3.观察创口情况:注意创口有无持续出血、剧烈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如成年人创口持续出血超过2小时,儿童出现剧烈疼痛影响进食等,应及时复诊。
(二)饮食注意
1.进食时间: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松软的食物,如温凉的粥、面条等。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将食物打成糊状喂养,避免食物过硬刺激创口。
2.食物选择:避免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过硬食物可能摩擦创口,不利于愈合。例如,成年人应避免吃刚出锅的热汤面,儿童要避免吃坚果等坚硬食物。
二、拔智齿的禁忌症
(一)全身健康状况不佳
1.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拔牙,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有冠心病病史且处于不稳定期的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老年人本身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弱,更需谨慎评估。
2.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这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极易出血不止。儿童如果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拔牙风险更高,需要先进行相关治疗改善凝血状况。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8mmol/L)的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糖尿病儿童在拔智齿前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较为安全,但具体需遵医嘱。
4.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机体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更要谨慎评估拔牙风险。
(二)口腔局部急性炎症期
当智齿周围存在急性冠周炎、急性牙髓炎等口腔局部急性炎症时,不宜拔牙,以免炎症扩散。青少年如果正处于智齿周围牙龈的急性炎症期,要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拔牙。
(三)妊娠期
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易引起流产或早产,所以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宜拔智齿。处于妊娠期的女性要特别注意,在备孕或孕期应提前检查智齿情况,避免在妊娠期面临拔智齿的情况。
(四)月经期
月经期女性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拔牙后出血风险增加,一般不建议在月经期拔智齿。女性在月经期要关注自身口腔健康状况,尽量避开月经期进行智齿拔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