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败血症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与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分经验性和针对性且疗程依病情定,并发症需纠正休克、处理化脓性病灶,新生儿和早产儿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并密切观察调整方案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一般治疗
(一)维持内环境稳定
密切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成分,确保宝宝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例如,对于存在脱水的宝宝,需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状况。
(二)营养支持
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能进食的宝宝,提供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宝宝,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和对抗感染的能量需求。
二、抗感染治疗
(一)经验性抗感染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根据宝宝的日龄、可能的感染途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例如,对于新生儿败血症,可能会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需根据当地的细菌耐药情况等合理选择。
(二)针对性抗感染
当病原菌明确后,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等;若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使用疗程一般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原菌清除情况等综合判断,通常需要使用足够的疗程以彻底清除感染灶,一般不少于10-14天,对于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的宝宝可能需要更长疗程。
三、并发症治疗
(一)纠正休克
如果宝宝出现感染性休克,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可选用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快速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改善休克状况。同时密切监测宝宝的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二)处理化脓性病灶
若宝宝存在化脓性病灶,如肺炎、脑膜炎等部位的化脓灶,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局部处理。例如,对于肺炎合并脓肿形成的宝宝,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等操作;对于脑膜炎的宝宝,可能需要进行脑脊液引流等辅助治疗,以促进病灶的愈合和控制感染扩散。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败血症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同时,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清洁,做好脐部、口腔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进一步加重或复发。
(二)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发生败血症后病情往往更严重,治疗时更要谨慎调整治疗方案。在营养支持方面需更加精细地计算营养需求,注意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管理等。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到早产儿的药物代谢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并且要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维持早产儿稳定的体温,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病情恢复。
宝宝败血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宝宝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