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药物辅助治疗(局部和全身用药)、牙周手术治疗(翻瓣术、植骨术)、松牙固定术(暂时性和永久性)及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不同患者群体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并注意相关细节。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龈下刮治则是深入牙周袋内,刮除龈下牙石和菌斑。这是治疗牙周炎的基础步骤,通过清除局部刺激因素,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时,需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操作前后应监测血糖,确保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辅助治疗
局部药物应用:可在牙周袋内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这些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的病原菌,抑制菌斑生长,减轻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被误吞的药物,选择局部刺激性小且安全的药物。
全身药物治疗:当牙周炎炎症较重时,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需谨慎评估,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药物。
牙周手术治疗
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彻底清除牙石和肉芽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适用于牙周袋较深、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植骨术:对于牙槽骨吸收导致骨缺损的患者,可进行植骨术,填充骨缺损,促进牙槽骨再生,为牙齿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在儿童患者中,由于牙槽骨仍在发育,植骨术的应用需更加谨慎,需综合考虑牙槽骨的发育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用该手术方式。
松牙固定术
暂时性松牙固定:使用牙周夹板将松动牙与相邻的稳固牙齿连接起来,利用相邻牙齿的支持力来分散咬合力,减轻松动牙的负担,为牙周组织的修复创造条件。对于因外伤等因素导致的短期牙齿松动,也可采用暂时性松牙固定。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牙齿替换等特殊情况,暂时性松牙固定的材料选择和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影响恒牙的萌出。
永久性松牙固定:经过基础治疗和观察,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对于仍有明显松动的牙齿,可考虑进行永久性松牙固定,如采用金属夹板或纤维夹板固定等。对于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重度糖尿病)的患者,永久性松牙固定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和伤口愈合情况,因为高血糖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感染等问题。
引导组织再生术(GTR)
利用生物膜等屏障材料阻挡牙龈上皮细胞的长入,引导牙周膜细胞等牙周组织细胞优先长入,促进牙槽骨和牙周膜的再生,从而改善牙齿的支持组织,减轻牙齿松动。该手术适用于有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组织再生。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口腔局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