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型,分别介绍了各型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还提及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患该病时的注意事项。
单纯型:
病理特点:病变主要位于中耳黏膜层,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表现为黏膜充血、增厚,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黏液腺分泌活跃。
临床表现:多呈间歇性耳流脓;脓液一般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无臭味;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穿孔;一般无明显的听力下降,若有轻度传导性聋,多因黏液性分泌物堵塞所致,清除分泌物后听力可改善。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上呼吸道感染频繁的人群易患此型,比如儿童因咽鼓管短、宽、直,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成年人若经常劳累、免疫力低下时也易发病。
骨疡型:
病理特点: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等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临床表现: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液黏稠,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组织或息肉;乳突X线片或CT检查可见鼓窦及乳突骨质破坏,有边缘模糊的透光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也可因听骨链破坏等出现混合性聋甚至感音神经性聋。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反复中耳感染控制不佳的人群易患此型,比如儿童若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迁延可发展为骨疡型;成年人长期耳部感染未规范治疗也易出现骨疡型改变。
胆脂瘤型:
病理特点:并非真性肿瘤,而是由于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外耳道上皮经穿孔处进入中耳腔,逐渐堆积形成胆脂瘤。胆脂瘤会不断扩大,压迫周围骨质,导致骨质破坏,可向周围侵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临床表现;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液常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可见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有奇臭;乳突X线片或CT检查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整齐,有硬化环;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迷路炎等。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耳部卫生不良、反复耳部感染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易患此型,比如儿童耳部卫生不佳,易发生耳部感染,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胆脂瘤型;成年人有耳部外伤史、长期耳部炎症未规范处理等情况时也易出现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如咽鼓管短平宽,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更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进展;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