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地包天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不良哺乳姿势、口腔不良习惯、乳牙期局部障碍、疾病因素。遗传会使子女易现地包天;不良哺乳姿势可致婴儿下颌前伸;吮指、吐舌等口腔不良习惯会影响牙齿颌骨发育;乳牙早失或滞留会使恒牙萌出异常;腺样体肥大致口呼吸、内分泌疾病影响骨骼发育都可能引发地包天。
不良的哺乳姿势
婴幼儿时期,不正确的哺乳姿势也可能引发地包天。如果母亲在哺乳时,让婴儿仰卧位吃奶,婴儿为了吸吮乳汁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下颌前伸,长期如此就容易导致下颌过度前伸,进而引发地包天。此外,人工喂养时,如果奶瓶的位置不当,婴儿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下颌前伸动作。因此,家长在哺乳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婴儿长期处于下颌前伸的状态。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调整好奶瓶的高度和角度,确保婴儿的下颌处于正常的位置。
口腔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吮指,尤其是拇指吮指,会影响上颌前牙的发育以及下颌的位置,导致下颌前伸,从而引发地包天。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儿童偶尔吮指可能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但如果超过3岁仍然存在吮指习惯,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不良习惯对牙齿和颌骨发育的影响会逐渐加重。家长可以通过引导、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儿童纠正吮指习惯。
2.吐舌习惯:儿童如果存在吐舌习惯,会使舌体经常处于前伸状态,影响上下前牙的正常咬合关系,导致下颌向前移位,进而引发地包天。当发现儿童有吐舌习惯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可以通过给儿童讲解吐舌习惯的危害,或者让儿童佩戴一些简单的矫治器等方法来帮助其改正。
乳牙期局部障碍
1.乳牙早失:乳牙因龋齿等原因过早缺失,会导致局部咀嚼功能减退,邻牙会向缺牙间隙倾斜,占据了恒牙萌出的位置,使得恒牙萌出时位置异常,可能引发地包天。例如,上颌乳切牙过早缺失,相邻的牙齿可能会向缺牙区倾斜,导致上颌骨发育受到影响,而下颌相对向前突出,出现地包天。因此,当乳牙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治疗,尽量保留乳牙的正常功能和位置,以预防恒牙萌出的异常。
2.乳牙滞留:乳牙到了替换时间却不脱落,会占据恒牙的位置,导致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异常,可能引发地包天。比如,下颌乳牙滞留,恒牙可能会在乳牙的舌侧萌出,从而出现下颌前突,形成地包天。家长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乳牙滞留的情况,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如拔除滞留的乳牙,为恒牙的正常萌出创造条件。
疾病因素
1.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腺样体肥大时,会导致儿童长期用口呼吸,并且睡眠时容易出现打鼾等情况。长期的口呼吸会使上颌骨发育受到限制,下颌骨则会因缺乏正常的上颌骨的制约而向前突出,从而引发地包天。对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改善口呼吸的状况,预防地包天的进一步发展。
2.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从而导致地包天。例如,垂体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包括颌骨的生长,进而引发牙齿排列和颌骨关系的异常,出现地包天。如果儿童患有内分泌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关注牙齿和颌骨的发育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