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压迫等,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部CT检查,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手术治疗,不同人群表现和处理有差异,规范检查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在出生时鼻中隔就存在骨和软骨的发育异常或形态不均,随着生长发育可能逐渐出现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可能就有潜在因素,但因症状不明显可能未被察觉。
外伤性因素:多发生在鼻部受外伤后,如车祸、打架斗殴等导致鼻骨骨折,进而引起鼻中隔骨折、脱位,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后期就可能形成鼻中隔偏曲。儿童时期鼻部外伤相对成人可能发生概率相对低,但一旦发生也可能影响鼻中隔发育导致偏曲。
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压迫:鼻腔内的肿瘤,如鼻腔内的巨大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等,或者鼻腔内长期存在的异物,会逐渐压迫鼻中隔,使其向对侧偏曲,这种情况在儿童相对少见,但如果有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也可能出现。
临床表现
鼻塞: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单侧偏曲者为单侧鼻塞,双侧偏曲者为双侧鼻塞。鼻中隔向一侧偏曲时,该侧鼻腔狭窄,通气不畅;如鼻中隔呈“S”形偏曲,则双侧鼻腔均有鼻塞。儿童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塞可能影响呼吸,进而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鼻塞可能导致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
鼻出血:多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较薄,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破溃出血。儿童鼻出血相对成人可能诱因不同,若鼻中隔偏曲导致鼻出血,需注意儿童鼻出血的处理,避免大量出血引起贫血等问题。
头痛:偏曲的鼻中隔刺激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儿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也需要考虑鼻中隔偏曲的可能,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仔细排查。
诊断方法
前鼻镜检查:是初步诊断鼻中隔偏曲的常用方法,可观察到鼻中隔形态异常,如鼻中隔呈C形、S形偏曲等,但前鼻镜检查有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偏曲不明显或者位置较隐蔽的情况。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各部位的形态,明确偏曲的类型和程度,还可同时检查鼻腔其他部位的情况,如有无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变。
鼻部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和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儿童时期如果鼻中隔偏曲但没有明显症状,由于其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其鼻腔通气等情况,定期到耳鼻喉科复诊。
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因为儿童的鼻部还在发育中,手术需尽量减少对鼻部发育的影响。
总之,鼻中隔偏曲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鼻部疾病,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的表现和处理方式有一定差异,通过规范的检查和合适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