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诊断需依据症状表现(如自发痛、夜间痛等及不同类型差异)和临床检查(视诊、探诊、叩诊、温度测试、X线检查等);根尖周炎诊断分急性(急性浆液性有轻微疼痛等,急性化脓性分多阶段及各阶段表现和检查)和慢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等及各阶段表现和检查),诊断需综合多方面结果,儿童及特殊人群检查需特殊考虑。
临床检查:
视诊:观察牙齿是否有龋坏、外伤等情况,龋坏的牙齿可能有颜色改变、组织缺损等表现,外伤牙可能有牙体硬组织的损伤痕迹。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的龋洞深度、位置等,可复性牙髓炎探诊时接近龋洞底部或敏感点会出现疼痛;慢性牙髓炎探诊可能有穿髓孔,探及穿髓孔时会有明显疼痛反应。
叩诊: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叩诊牙齿,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早期叩诊可能有轻微不适,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叩诊时患者会有明显疼痛。
温度测试:使用冷诊法或热诊法测试牙齿对温度的反应。可复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时,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短暂时间;急性牙髓炎温度测试会引发剧烈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慢性牙髓炎温度测试反应可能较为迟缓。
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牙齿的根管情况、根尖周组织是否有病变等,但对于早期牙髓炎的诊断,X线可能不是最主要的依据,但可以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根尖周炎的诊断
急性根尖周炎
症状表现: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牙有轻微疼痛,咬紧牙齿时疼痛可暂时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加重,且不敢咬合,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位置。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又可分为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三个阶段。根尖脓肿时,患牙持续性、剧烈跳痛,咬合痛明显,患牙浮出感,叩痛剧烈;骨膜下脓肿时,疼痛达到高峰,患者痛苦面容,叩痛重,牙龈红肿,扪诊有深部波动感;黏膜下脓肿时,疼痛减轻,叩痛减轻,牙龈肿胀局限,形成明显的黏膜下脓肿,扪诊有波动感。
临床检查:
视诊:牙龈可能有红肿,黏膜下脓肿阶段可见牙龈表面有半球形的肿胀突起。
探诊:患牙一般有龋坏等导致牙髓感染的病灶,探诊多已穿髓,牙髓无活力。
叩诊:垂直叩诊和水平叩诊均有明显疼痛。
X线检查:早期急性根尖周炎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根尖周组织可能出现低密度影像,但早期可能不典型。
慢性根尖周炎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咀嚼不适、轻微疼痛等。有的患者可在患牙相应部位的牙龈上有窦道开口,挤压窦道时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临床检查:
视诊:牙龈窦道开口处可见一小孔,周围可能有炎性组织。
探诊:患牙牙髓无活力,可发现龋坏等病灶。
叩诊:轻度叩痛或无明显叩痛。
X线检查:根尖周组织有典型的病变表现,如根尖周肉芽肿表现为根尖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根尖周脓肿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根尖周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影,周围有一骨白线环绕等。
在诊断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时,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临床检查以及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准确区分两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可能不准确,更需要仔细进行临床检查来判断;对于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在进行检查和诊断时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尽量选择对胎儿等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