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口腔清洁方法;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口腔检查、洗牙;戒烟限酒;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注意相应特殊事项,以预防和控制牙龈炎等口腔问题。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每天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尤其是牙齿之间容易堆积污垢的部位。牙线能有效清除牙缝中的污垢,间隙刷则适用于牙龈乳头退缩、牙缝较大的情况,可更好地清洁邻面。
饮食方面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橙子、猕猴桃等)、奶制品(牛奶、酸奶等)和坚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维生素D和钙对牙齿和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能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维持牙龈的稳固。例如,维生素C缺乏可能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而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龈炎患者,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避免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而加重牙龈炎;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需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和胎儿健康,同时预防牙龈炎。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敏感、疼痛,加重牙龈炎症状。比如过烫的食物可能会烫伤牙龈组织,降低牙龈的抵抗力,从而使细菌更容易入侵引发炎症;过酸的食物会刺激牙龈神经,引起不适。
定期口腔检查方面
定期洗牙: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2次口腔检查和洗牙,由专业牙医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等,牙结石是牙龈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出血等。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由于烟草中的物质容易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烟渍和牙结石,更应增加洗牙频率,一般每半年左右洗牙一次。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也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
生活习惯方面
戒烟限酒:吸烟会严重影响口腔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降低牙龈的血液循环,削弱牙龈的抵抗力,增加牙龈炎的发病几率,同时也会使牙龈炎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过量饮酒也会对口腔黏膜和牙龈产生刺激,影响口腔内环境的稳定,不利于牙龈炎的恢复。所以牙龈炎患者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最好做到戒烟限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更容易发生牙龈炎。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因为孕期身体的特殊性,用药需谨慎,所以更要通过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来预防和控制牙龈炎。如果孕期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牙龈炎症状,应及时就医,但避免自行随意使用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局部清洁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症状。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协助培养。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习惯,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口腔护理产品。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给儿童过多食用高糖、粘性大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牙龈炎。另外,儿童在换牙期也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家长要关注儿童牙齿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