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需与鼻息肉、鼻腔恶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鉴别。与鼻息肉在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检查有不同;与鼻腔恶性肿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检查有差异;与鼻咽纤维血管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检查各有特点,可通过相应检查鉴别。
一、与鼻息肉鉴别
临床症状方面
鼻息肉患者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且呈进行性加重,还可有流涕、嗅觉减退等表现。而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除鼻塞外,还可能有反复鼻出血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管丰富。
从发病年龄来看,鼻息肉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的中老年人。
影像学检查方面
鼻息肉在鼻窦CT上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影,边界多较清楚,一般呈双侧发病多见,增强扫描时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鼻窦CT上可见鼻腔或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常伴骨质破坏,多为单侧发病,增强扫描可见中度以上强化。
病理检查方面
鼻息肉病理表现为黏膜水肿、腺体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组织结构相对规则。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特点是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上皮下间质内有结缔组织形成的核心,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等,这是与鼻息肉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二、与鼻腔恶性肿瘤鉴别
临床症状方面
鼻腔恶性肿瘤除鼻塞、流涕外,还可有面部疼痛、麻木、眼球移位、视力下降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等表现。而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早期多无明显全身症状,晚期可能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但相对鼻腔恶性肿瘤来说全身转移等情况出现较晚。
鼻腔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相对更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中老年人。
影像学检查方面
鼻腔恶性肿瘤在鼻窦CT或MRI上可见肿瘤边界不清,侵犯周围骨质破坏更明显,常伴有周围组织侵犯,如侵犯眼眶、颅底等。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虽也可侵犯骨质,但相对鼻腔恶性肿瘤来说,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特点,且多为单侧发病为主。
病理检查方面
鼻腔恶性肿瘤病理可见癌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虽有一定异型性,但与鼻腔恶性肿瘤的病理表现有本质区别,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区分,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三、与鼻咽纤维血管瘤鉴别
临床症状方面
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主要症状为鼻出血和鼻塞,鼻出血可为反复大量出血。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鼻出血相对鼻咽纤维血管瘤可能程度稍轻,但也有反复鼻出血情况。
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引起耳部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等,是因为肿瘤堵塞咽鼓管咽口,而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较少出现耳部症状,除非肿瘤侵犯咽鼓管区域。
影像学检查方面
鼻咽纤维血管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瘤体供血丰富,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鼻咽纤维血管瘤有所不同,虽然也可有强化,但强化特点和供血动脉等情况与鼻咽纤维血管瘤有差异。
病理检查方面
鼻咽纤维血管瘤病理主要由纤维组织和血管组成,血管丰富,无明显上皮成分增生等情况,而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有上皮成分的乳头状增生等病理表现,通过病理可明确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