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胎盘早剥,孕妇需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因素;积极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腹部外伤;合理饮食与管理体重;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有胎盘早剥史者需更密切监测孕期情况。
一、定期产检
孕妇应按时进行产检,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导致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一般从怀孕早期开始就要进行规律产检,产检项目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进行超声检查等。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胎盘的位置、胎儿的发育情况等,若发现异常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更要增加产检的频率。
二、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积极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慢性高血压:本身有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在备孕阶段就应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怀孕后更要密切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使血压处于平稳状态,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三、避免腹部外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等外伤。比如在行走时要留意周围环境,避免摔倒;进行一些可能有腹部风险的活动时要格外小心,如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等。尤其是孕中晚期,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很可能引发胎盘早剥。例如,孕妇在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防止被撞;在上下楼梯时要稳当,避免滑倒导致腹部受伤。
四、合理饮食与体重管理
饮食方面:孕妇要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吃太咸的食物,以防血压升高。另外,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体重管理: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的风险,进而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一般建议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来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孕前BMI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宜控制在11.5-16kg;孕前BMI过低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可适当多一些,但也不宜超过16kg;孕前BMI过高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则要严格控制在7-11.5kg。
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孕妇要戒烟戒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酒精也会对胎儿和孕妇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因为长时间仰卧位会使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子宫胎盘血流量不足,增加胎盘早剥的可能性,所以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
六、对于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
曾经有过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要更加密切地进行孕期监测。从怀孕早期开始就要加强产检,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密切关注胎盘的情况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在整个孕期都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管理,包括休息、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腹痛、阴道流血等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