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是鼓膜的炎症,发病部位局限于鼓膜,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症状有耳痛等,检查靠耳镜等,治疗对症等;中耳炎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分分泌性等,症状多样,检查有耳镜等,治疗因类型而异,儿童和老年人患时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鼓膜炎:是发生在鼓膜的炎症,主要病变局限于鼓膜本身。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等,也可因外耳道炎症蔓延波及鼓膜。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发病部位除了鼓膜,还可能涉及中耳的其他结构,如咽鼓管等,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
二、症状表现
鼓膜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痛,疼痛较为剧烈,可为刺痛或跳痛,可伴有耳闷、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听力轻度下降。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肿胀,有时可见鼓膜表面有血疱形成。例如,病毒性鼓膜炎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在感冒后不久出现耳部症状。
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耳鸣,小儿患者可能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哭闹不安等情况。化脓性中耳炎除了有耳痛、听力下降外,还可出现耳道流脓的症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初期耳痛明显,随后可出现耳道脓性分泌物,体温可升高。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患者,可能因耳部疼痛而夜间哭闹,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检查方法
鼓膜炎:通过耳镜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可见鼓膜的典型病变表现,如充血、血疱等。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引起。
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的情况,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内陷、色泽改变等;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及耳道脓性分泌物。此外,还可进行听力检查,如纯音听阈测试等,了解听力受损情况;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还可进行声导抗检查,判断中耳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鼓膜炎: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止痛药物缓解耳痛等。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
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主要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咽鼓管肿胀,必要时可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术等。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清洁耳道脓性分泌物,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后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鼓膜炎或中耳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中耳炎相对多见,由于儿童咽鼓管短、宽、直,鼻咽部感染容易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儿童鼓膜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发,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耳部症状,如出现哭闹、抓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治疗时用药需谨慎,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且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听力等有影响的不当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中耳炎或鼓膜炎时,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