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全身症状有全身乏力、消瘦,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与肝脏受损致消化功能紊乱有关;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肝区症状有肝区不适或疼痛,与肝脏包膜受刺激有关;还有蜘蛛痣、肝掌及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如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等,与肝脏对激素灭活减弱有关。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常常会感觉食欲不佳,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这是因为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肝炎时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及代谢等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酒者患慢性肝炎时,食欲减退可能更为突出,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本身就较大,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
恶心、呕吐: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发胃肠道的不适反应。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慢性肝炎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肝脏及胃肠道的情况进行诊治。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慢性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现象,表现为皮肤发黄,巩膜呈现黄色。黄疸的出现意味着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发生了异常。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黄疸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黄疸时可能还会伴有精神状态的改变,如嗜睡等;老年患者黄疸时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因为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黄疸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尿色加深: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经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尿色加深也是黄疸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观察尿色可以辅助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胆红素代谢的情况。
肝区症状
肝区不适或疼痛:多数慢性肝炎患者会有肝区不适的感觉,部分患者会出现隐痛、胀痛等疼痛症状。肝脏包膜受到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时,会引起肝区的异常感觉。不同性别患者的肝区症状表现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因身体整体状态的变化,对肝区不适的感受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者,肝区不适可能会更为频繁或加重,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损伤肝脏,加重病情。
其他症状
蜘蛛痣、肝掌: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形似蜘蛛;肝掌则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及指端腹侧部位发红。这是由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不同年龄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出现,而成年患者尤其是有长期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
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除了蜘蛛痣和肝掌外,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内分泌紊乱表现,如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男性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等情况。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激素的正常代谢和调节,进而引发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对于有基础内分泌疾病的慢性肝炎患者,这种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