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后可通过多种方式缓解疼痛,物理治疗方面48小时内冷敷、抬高患肢;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不同人群差异;骨折固定与制动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康复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后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相应操作以缓解疼痛。
一、物理治疗缓解疼痛
(一)冷敷
1.原理及方法:在髌骨骨折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利用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功能,从而减轻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成年人冷敷相对可稍宽泛些,但也需关注皮肤反应;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低温造成损伤。
(二)抬高患肢
1.原理及方法:将受伤的下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的肿胀,而肿胀减轻有助于缓解疼痛。例如患者卧床时,可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小腿高于大腿。对于儿童,要确保抬高的姿势舒适,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固定好患肢,防止因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加重疼痛。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协助保持合适的抬高姿势,老年人则要注意抬高的角度和舒适度,防止因长时间抬高引起不适。
二、药物辅助镇痛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儿童一般不建议首选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对于成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伤等风险,需密切监测。
三、骨折固定与制动
1.外固定:如果髌骨骨折没有明显移位,可采用石膏外固定。通过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的活动,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儿童,石膏固定要注意松紧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要定期复查调整。成年人石膏固定后也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运、感觉等情况。
2.内固定: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可能需要手术内固定。术后骨折部位相对稳定,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术后都要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同时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疼痛缓解。
四、康复锻炼缓解疼痛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一些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轻微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疼痛。儿童进行等长收缩锻炼时,要在家长帮助下正确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加重疼痛。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可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但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加剧为度。
2.后期康复: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通过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膝关节功能,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因关节功能受限引起的疼痛。儿童在进行后期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