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胸的诊断需从临床表现观察、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三方面进行。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体征上胸部有皮下气肿时触诊有握雪感,叩诊气胸侧鼓音、血胸侧实音,听诊呼吸音异常;X线可显示气胸线、血胸致密影弧形等;CT能更清晰显示气胸少量情况及血胸积血量范围;胸腔穿刺抽气可确诊气胸,抽不凝固血液可确诊血胸,不同年龄段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方面
呼吸困难:血气胸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这与气胸和胸腔内积血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关。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时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基础肺功能较差,呼吸困难症状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需要仔细观察。
胸痛:肋骨骨折本身就会引起胸痛,而血气胸会加重胸痛症状,疼痛可能较为剧烈且持续不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胸痛的感受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老年人可能表述相对模糊,但会有痛苦面容等表现。
咯血:部分血气胸患者可能出现咯血,这是因为肺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进入气道。
2.体征方面
胸部体征:查看胸部是否有皮下气肿,气胸时若肺组织损伤严重,气体可沿支气管周围疏松组织扩散至皮下,出现皮下气肿,触诊时可有握雪感。叩诊时,气胸侧呈鼓音,血胸侧呈实音;听诊时,气胸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血胸侧呼吸音也会减弱。儿童由于胸廓弹性较好,体征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的检查;老年人胸廓活动度降低,体征观察也需要更加耐心和仔细。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气胸表现:X线胸片上可见气胸线,即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无肺纹理区,患侧肺组织被压缩,压缩程度可通过气胸线与肺门的距离判断,如肺组织压缩1/3、2/3等不同程度。对于儿童,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在诊断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时仍是重要手段;老年人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X线对骨折的显示可能受一定影响,但对气胸和血胸的大致判断仍有价值。
血胸表现:X线可见胸腔下部有致密影,上界呈弧形,随着积血量的多少,弧形的高度不同。少量血胸时,弧形较高位置较低,大量血胸时,弧形上移接近肺尖。
2.CT检查
气胸显示:CT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胸情况,尤其是少量气胸时,X线可能漏诊,而CT可发现脏层胸膜下的小的气胸征象。对于儿童和老年人,CT检查在诊断不明确时可进一步明确血气胸情况,儿童要注意检查中的固定等安全措施,老年人要考虑其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检查。
血胸显示: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胸腔内积血的量和范围,能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少量积血以及是否有胸腔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如肺组织的挫裂伤等。
三、诊断性穿刺
1.胸腔穿刺抽液(气)
气胸穿刺:若抽出气体,可明确有气胸存在。对于儿童进行胸腔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老年人由于胸廓弹性降低等因素,操作时要更加谨慎。
血胸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则可确诊为血胸,因为胸腔内的血液因肺、心和膈肌运动起去纤维蛋白作用,所以不凝固。但需要注意,穿刺时要避免损伤血管等结构,儿童和老年人在穿刺过程中都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