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会带来多方面影响,对运动功能影响显著,致行走困难及运动员运动能力受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日常行走、站立及穿脱鞋袜等受限制;影响心理状态,引发焦虑抑郁及对生活质量负面评价;还影响骨折愈合及易致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一、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跖骨骨折后,患者的行走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正常的足部承重和步态依赖于跖骨的完整结构,骨折后足部无法正常承担体重,患者会出现行走困难,甚至无法负重行走。例如,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约80%的跖骨骨折患者在骨折初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障碍,主要表现为步态异常,如患侧足部不敢着地、步幅减小等。对于运动员等经常需要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跖骨骨折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导致训练和比赛被迫中断,且康复后运动表现可能难以恢复到骨折前水平,因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畸形愈合等情况会进一步干扰正常的运动力学。
二、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日常行走与站立:跖骨骨折会使患者在日常的行走、站立等基本活动中受到限制。比如,上下楼梯变得困难,因为需要足部的正常支撑和发力,骨折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平衡能力较差,跖骨骨折会进一步增加其摔倒的风险,因为在日常活动中难以维持稳定的姿势。
2.穿脱鞋袜等操作:日常生活中穿脱鞋袜这样简单的操作也会变得不便,因为需要足部进行弯曲、伸展等动作来完成穿脱,而骨折后的足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会使这些操作变得困难重重。
三、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1.焦虑与抑郁情绪:跖骨骨折后,由于受伤带来的疼痛、行动不便以及对康复预后的担忧等因素,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研究表明,约30%-40%的跖骨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过度担心康复情况等;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兴趣减退等表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康复进程,因为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不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2.对生活质量的负面评价:患者会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原本能够轻松进行的日常活动现在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对生活的不满意感,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四、对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1.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如果跖骨骨折处理不当,如固定不牢固、局部血液供应受到严重影响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例如,骨折部位血液供应较差的跖骨,若受伤时暴力较大导致周围血管损伤严重,就更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延迟愈合会使患者的康复周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和痛苦;不愈合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来解决问题。
2.畸形愈合:跖骨骨折后畸形愈合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畸形愈合会导致足部外观异常,同时还会引起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进一步影响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如,跖骨骨折后向内侧或外侧成角畸形愈合,会使足部的受力分布不均,长期可能导致其他足部关节的退变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跖骨骨折后畸形愈合还可能影响足部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阶段,畸形愈合可能会干扰足部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