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需依次进行紧急处理现场保护、早期清创(包括彻底清创和骨端处理)、创面覆盖(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VSD技术)、骨折固定(外固定、内固定),后期进行康复训练并随访,根据不同患者年龄等情况采取个性化措施促进恢复及观察情况。
一、紧急处理
1.现场保护:首先要避免进一步损伤外露骨端,用干净的敷料或无菌纱布等覆盖外露骨端,简单固定患肢,尽快转运至医院,转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平稳。
二、早期清创处理
1.彻底清创:
进入医院后,在麻醉下进行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失活的组织以及异物等。清创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按照从外向内、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轻柔操作,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对于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要同时进行相应的探查和处理,但要以不加重骨端污染为前提。
2.骨端处理:
如果骨端污染较轻,可适当进行清理后尝试保留,但要确保骨端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谨慎评估骨端保留的可行性。
如果骨端污染严重,或伴有明显坏死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整,但要尽量保留更多的骨组织,以利于后期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三、创面覆盖
1.局部皮瓣转移:
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可考虑局部皮瓣转移来覆盖外露骨端。例如在四肢部位,若周围有合适的皮肤软组织可形成皮瓣,通过皮瓣转移能够较好地覆盖骨端,为骨端提供良好的覆盖环境。对于儿童患者,皮瓣转移要充分考虑其皮肤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皮瓣类型和转移方式。
2.游离皮瓣移植:
当局部皮瓣无法覆盖时,可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瓣需要吻合血管等,对于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在老年患者中,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血管条件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游离皮瓣移植。
3.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
可以先使用VSD技术覆盖创面,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后期的创面覆盖创造条件。VSD技术适用于各种复杂创面,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但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和负压调节等问题。
四、骨折固定
1.外固定:
在骨端覆盖良好的基础上,可先采用外固定架等外固定方式固定骨折。外固定适用于一些污染较重、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外固定架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特点,避免影响骨骼发育。
2.内固定:
当创面愈合良好,骨端血运恢复,软组织条件允许时,可考虑进行内固定。内固定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骨折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但在老年患者中,要综合考虑其骨质疏松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和方式。
五、后期康复及随访
1.康复训练:
骨折固定后要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愈合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注重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
2.随访:
定期随访,观察骨端愈合情况、创面恢复情况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对其生长的影响;老年患者要注意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再骨折、感染复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