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情况可导致败血症,肺炎、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性疾病,重度蜂窝织炎、严重烧伤创面感染等皮肤软组织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因自身特点易使感染扩散转化为败血症,需关注相关感染情况及特殊人群以预防败血症。
一、严重感染性疾病
1.肺炎
相关情况:肺炎是常见的可转化为败血症的疾病。当肺炎病情较重,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肺部后,若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有效控制感染,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等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对于儿童来说,肺炎是较为常见的导致败血症的诱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肺炎后更易出现病原体入血的情况;而对于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可能较多,肺部感染后也较容易发展为败血症。
2.腹腔感染
相关情况:腹腔感染包括急性阑尾炎穿孔、急性胆囊炎、腹膜炎等。例如急性阑尾炎穿孔时,肠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可进入腹腔,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腹腔感染后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使感染扩散导致败血症;女性在妊娠期发生腹腔感染时,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也可能增加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
3.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情况: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细菌可由泌尿系统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对于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反复发作泌尿系统感染且未规范治疗,就容易转化为败血症;对于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后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容易扩散,也是败血症的常见诱因之一。
二、皮肤软组织感染
1.重度蜂窝织炎
相关情况:重度蜂窝织炎是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感染,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若感染未能得到控制,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可引发败血症。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若发生重度蜂窝织炎,由于自身免疫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较易发展为败血症;而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皮肤软组织感染后更易扩散导致败血症。
2.严重的烧伤创面感染
相关情况:严重烧伤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创面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若烧伤创面感染严重,细菌大量繁殖,就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对于儿童烧伤患者,由于其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感染控制不当的话,也容易出现败血症;老年烧伤患者由于机体恢复能力差,感染后也较易发展为败血症。
三、血流感染相关基础情况
1.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相关情况: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他们的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感染的抵御能力下降,当发生局部感染时,就更容易让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从而转化为败血症。对于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局部感染情况,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处理,以降低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
2.新生儿
相关情况: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极不完善,皮肤、黏膜等屏障功能脆弱。当新生儿发生脐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很容易导致病原体入血引发败血症。例如,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引发脐炎,细菌可通过脐部侵入血液。对于新生儿,要特别注意脐部等部位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感染迹象要立即就医,因为新生儿败血症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