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多种皮肤病变,包括皮肤瘙痒(高血糖致神经末梢及细菌真菌滋生致痒,血糖控制不佳是关键)、皮肤感染(高血糖利于细菌真菌繁殖,患者免疫力低易感染,不同年龄性别感染有特点)、皮肤干燥(高血糖致水分流失、神经病变影响汗腺分泌,年龄大及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皮肤色素沉着(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异常致,老年患者更明显)、糖尿病性大疱病(与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关,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者易患,老年患者概率更高)。
相关因素: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瘙痒感。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某些真菌、细菌滋生,也可能加重皮肤瘙痒。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概率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血糖控制不佳是关键因素。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本身相对干燥,再加上高血糖的影响,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可能较高。
皮肤感染
具体表现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疖、痈、毛囊炎等。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例如,疖通常表现为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数日后中央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
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等。足癣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脱皮、水疱、糜烂等;体癣则是在皮肤上出现环状或多环状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
相关因素:高血糖环境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的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特点可能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症较多,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复杂。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会阴部等部位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与女性生理结构及局部潮湿等因素有关。
皮肤干燥
具体表现:皮肤变得干燥、脱屑,尤其是四肢伸侧等部位较为明显。严重时皮肤可出现裂纹,引起疼痛。
相关因素:高血糖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增加,同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能影响汗腺分泌,使皮肤缺乏足够的油脂和水分滋润,从而出现干燥症状。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皮肤本身的保湿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皮肤干燥的程度。
皮肤色素沉着
具体表现: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斑,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颜色可为褐色、黑色等。
相关因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情况可能引发皮肤色素沉着。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色素沉着的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由于皮肤老化等因素,色素沉着可能更为明显。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相关的糖尿病情况下,皮肤色素沉着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机制与血糖代谢异常导致的内分泌及代谢变化有关。
糖尿病性大疱病
具体表现:皮肤上出现水疱,通常为单发或多发,水疱大小不一,疱壁较薄,内容物清澈,一般无疼痛等自觉症状。水疱可自行吸收干涸,留下色素沉着。
相关因素:其发病机制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有关,导致皮肤营养障碍而形成大疱。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糖尿病性大疱病。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和神经病变相对更严重,发生概率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