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治疗与预防包括基础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及预防措施。基础治疗是口腔卫生维护,包括正确刷牙、洗牙、使用牙线等;病因治疗有矫正不良咬合、治疗systemic疾病;手术治疗有牙龈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预防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口腔检查。
一、基础治疗
牙龈萎缩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维护。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软垢等,防止牙龈进一步受到刺激而加重萎缩。对于存在牙石的患者,需进行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龈上牙石,这是控制牙龈炎症的重要措施。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牙缝,也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必要手段。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需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牙刷;对于老年人,要考虑手部灵活性等问题,可选择便于握持的牙刷。
二、病因治疗
1.矫正不良咬合:如果是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进行咬合调整。通过调磨过锐的牙尖、修整不良修复体等方式,消除咬合创伤,使牙龈萎缩停止进展。比如因牙齿排列不齐引起咬合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来排齐牙齿,从而改善咬合状况。不同年龄的患者,正畸治疗的时机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正畸需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谨慎选择矫治器等;成年人正畸则更注重美观和功能的平衡。
2.治疗systemic疾病:某些systemic疾病也可能与牙龈萎缩相关,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出现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萎缩等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这样有助于改善牙龈状况,延缓牙龈萎缩进展。
三、手术治疗
1.牙龈移植术:对于牙龈萎缩较严重,已暴露牙根面较多的患者,可考虑牙龈移植术。通过取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部位,覆盖牙根面,以改善美观和防止牙根进一步受到刺激。该手术适用于牙龈萎缩范围较局限的患者。在儿童中,若因特殊原因导致牙龈萎缩,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必要性;老年人进行手术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需在病情稳定时进行。
2.引导组织再生术:对于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牙龈萎缩患者,引导组织再生术可能是一种选择。通过植入引导组织再生膜等材料,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包括牙龈组织和牙槽骨的再生,从而改善牙龈萎缩及牙槽骨吸收的状况。该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牙周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合。
四、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维生素C能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维持牙槽骨的健康。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中营养的合理搭配,预防骨质疏松等同时维护牙龈健康。
2.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早期发现牙龈炎症、牙石等问题并处理,可有效预防牙龈萎缩的发生和进展。儿童应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就开始定期口腔检查;老年人由于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要增加检查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