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易患骨髓炎及应对建议不同,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老年人要保营养、促循环、治基础病;免疫力低下人群要遵医嘱、提免疫力;有开放性骨折或骨手术史人群要遵治疗护理建议;足部有基础病变人群要治基础病、保足部清洁干燥等。
一、糖尿病患者
1.相关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若波及骨骼就可能引发骨髓炎。例如,长期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骨髓炎的发生风险。
2.应对建议: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的合理范围,定期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以降低感染相关疾病包括骨髓炎的发生几率。
二、老年人
1.相关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包括血液循环功能减弱,骨骼的血供相对不足,这使得骨骼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进一步增加了骨髓炎的易感性。例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时,骨骼的结构和强度发生改变,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引发骨髓炎。
2.应对建议:老年人要注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适当进行一些适合自身的轻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到对骨髓炎等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1.相关情况: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有效地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当细菌侵袭骨骼时,就容易引发骨髓炎。比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被抑制,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大大下降。
2.应对建议:这类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采取措施尽量提升自身免疫力,如合理饮食、适度休息等,以降低骨髓炎的发生风险。
四、有开放性骨折或骨手术史人群
1.相关情况: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细菌容易直接侵入骨骼,从而引发骨髓炎;骨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佳,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骨骼引发骨髓炎。例如,开放性骨折后,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细菌很容易定植在骨折部位,引发感染进而发展为骨髓炎;骨手术后切口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可能蔓延至骨骼导致骨髓炎。
2.应对建议:有开放性骨折或骨手术史的人群,在受伤或术后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建议,及时处理伤口,保持伤口清洁,按时换药等,一旦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以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骨髓炎。
五、足部有基础病变人群
1.相关情况:如患有足癣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足部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若累及骨骼就可能引发骨髓炎;糖尿病足患者由于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原因,足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可能发展为骨髓炎。例如,足癣导致足部皮肤破溃,细菌可通过破溃处进入深层组织,包括骨骼,引发骨髓炎;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异常,使得足部对损伤的感知和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并累及骨骼。
2.应对建议:足部有基础病变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足癣患者要规范抗真菌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等,同时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足部受伤,定期检查足部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