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体位护理,术后初期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定时更换体位;疼痛护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预防压疮;牵引护理(若有),检查牵引装置、护理牵引部位;康复护理,早期和中期进行相应锻炼;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注意事项。
一、体位护理
1.术后初期体位:患者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收、外旋,避免骨折移位。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持正确体位,因为儿童骨骼柔韧性好,不良体位更易导致骨折复位丢失。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维持体位时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体位更换: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拖拽,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需关注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二、疼痛护理
1.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观察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方式评估疼痛。
2.非药物止痛方法:可采用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分散注意力,如指导患者听音乐等。对于骨折部位进行局部冷敷,在受伤初期(一般24-48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三、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身,更换清洁的床单、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尤其是会阴部、臀部等易潮湿部位,防止皮肤感染。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清洁时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
2.预防压疮:除了定时翻身外,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增加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等保护用品,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重压疮预防。
四、牵引护理(若有牵引情况)
1.牵引装置检查:定期检查牵引装置的有效性,如牵引重量是否合适,牵引绳是否通畅,牵引弓是否松动等。儿童患者牵引重量需严格按照医嘱,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避免牵引重量不当影响骨折愈合。
2.牵引部位护理:观察牵引部位皮肤情况,防止牵引绳摩擦皮肤造成损伤,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
五、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足背伸、跖屈等踝关节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康复锻炼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稳定。老年患者康复锻炼强度要适中,根据身体状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2.中期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如膝关节屈伸等,但要注意避免暴力活动。
六、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舒张运动。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儿童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物理预防为主。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肺部护理。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l以上,维持尿路冲洗,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时更换尿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