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管狭窄常见引起因素包括先天性发育因素、颈椎退变因素和外伤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致椎管本身狭窄,儿童期可能无症状,随年龄增长及颈椎退变易出现症状;颈椎退变因素中,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变窄、椎管有效容积减小,骨质增生向椎管内生长占据空间,韧带肥厚向椎管内突入使前后径减小;外伤致颈椎骨折、脱位等使椎管形态改变引发狭窄。
部分人群由于先天性的椎管发育异常,导致椎管本身较正常人群狭窄。例如,胚胎时期椎管的形成出现异常,使得椎管的前后径和横径较正常减小,这种先天性的椎管狭窄在儿童时期可能并不表现出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发生退变等情况时,就更容易出现颈椎椎管狭窄相关的临床症状。在儿童群体中,如果存在先天性颈椎椎管狭窄的基础,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颈部的活动、外伤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发症状的因素。对于女性和男性在先天性发育因素导致颈椎椎管狭窄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颈椎退变因素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会发生退变,表现为椎间盘的水分丢失、弹性下降、椎间盘变薄等。椎间盘退变后,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稳定性下降,椎体就会出现相对的移位,从而导致椎管内的有效容积减小。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椎间盘退变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低头工作、过度使用颈椎的人群,椎间盘退变会加速,进而更早地出现颈椎椎管狭窄相关问题。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衡,退变速度比正常人群快,更容易引发颈椎椎管狭窄。
骨质增生:颈椎椎体边缘会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随着颈椎的退变,椎体边缘为了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会出现骨质增生反应。这些增生的骨质如果向椎管内生长,就会占据椎管内的空间,导致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的形成与年龄、颈椎的劳损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大,发生骨质增生的概率越高,而长期的颈部劳损会促进骨质增生的发展。在女性中,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颈椎骨质增生的进程,从而增加颈椎椎管狭窄的风险;男性如果有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颈椎劳损的情况,也容易出现骨质增生进而引发椎管狭窄。
韧带肥厚:颈椎的韧带也会发生退变,出现韧带肥厚。黄韧带是椎管内的重要韧带,黄韧带肥厚时会向椎管内突入,使得椎管的前后径进一步减小。韧带肥厚的发生与颈椎的慢性劳损、年龄等因素相关,长期的颈部不良姿势会刺激韧带,导致其肥厚增生。例如,长期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等不良姿势,会使颈椎处于不正常的曲度状态,进而影响韧带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韧带肥厚,增加颈椎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外伤因素
颈部受到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颈椎骨折、脱位等情况,可能会直接导致椎管的形态发生改变,引起椎管狭窄。例如,颈椎骨折后骨折块移位进入椎管内,会占据椎管内的空间,使椎管有效容积减小,从而引发颈椎椎管狭窄相关的神经压迫症状。对于儿童来说,颈部外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严重的颈部外伤,如重物砸伤颈部等,也可能导致颈椎椎管狭窄。在女性怀孕期间,如果颈部受到外伤,由于身体状态的特殊性,恢复过程可能相对复杂,需要特别注意。而男性如果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颈部外伤的风险较高,更应注意颈部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