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可按骨折形态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Chance骨折、骨折-脱位;按损伤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按神经损伤情况分为无神经损伤和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不同分类下骨折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各异,如稳定性骨折可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多需手术,有神经损伤的骨折预后与损伤程度、治疗时机相关且需早期手术及后期康复等。
压缩性骨折:多因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足着地,暴力上传导致椎体前柱压缩。X线表现为椎体呈楔状改变,常见于胸腰段椎体。在青壮年人群中,由于骨骼强度相对较高,此类骨折可能是高能量损伤所致;而老年人因骨质疏松,低能量损伤也可引发。
爆裂性骨折:通常是垂直压缩暴力作用于脊柱,导致椎体粉碎,骨折块向四周移位,可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这种骨折在交通事故伤或高处重物砸伤等高能量损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但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能因轻微外伤就出现此类骨折。
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多由高速公路安全带损伤所致,表现为椎体横形骨折线,常伴有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的骨折。多见于汽车急刹车时,安全带限制上身运动,而椎体上部因惯性继续前移,导致椎体水平撕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交通事故高发的青壮年群体中更易出现。
骨折-脱位:脊柱受到强大的剪切和旋转暴力,导致椎体移位超过椎体矢状径的1/2,同时伴有关节突交锁。这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造成脊髓的完全或严重损伤,多发生于高能量创伤,如严重的车祸伤或高处坠落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青壮年由于活动强度大,遭遇高能量损伤的概率相对较高。
按损伤程度分类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脊柱的稳定性未遭到严重破坏,如单纯的椎体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不超过椎体高度的1/3,且无神经损伤。此类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支具固定等。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时需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青壮年的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规范的康复训练。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容易移位,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如爆裂性骨折伴有椎管内占位、骨折-脱位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不稳定性骨折无论年龄大小,一旦确诊,都需尽快评估手术适应证,因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预后,尤其是对于神经功能已经出现损害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
按神经损伤情况分类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骨折部位未累及脊髓或马尾神经,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畸形等。但即使无神经损伤,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在后期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老年人需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康复训练,青壮年则可更早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骨折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受损,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二便失禁;不完全性损伤则还有部分神经功能保留。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预后与损伤程度、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无论年龄大小,早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是关键,术后还需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要注意预防神经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