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初期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洁治术去牙石菌斑、去除不良修复体;手术治疗前期要做好口腔卫生维护及全身状况评估;还需观察随访,定期复查并监测牙龈瘤大小、颜色、质地及症状变化,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洁治术
对于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牙龈瘤初期,首先可进行洁治术。通过洁治术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牙石和菌斑长期刺激牙龈,是导致牙龈瘤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牙龈瘤患者存在牙石和菌斑的局部刺激,通过彻底洁治去除这些刺激物后,部分牙龈瘤可能会有所缩小甚至消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洁治术都是可行的基础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度损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更应强调定期洁治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去除不良修复体
如果患者存在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等,也需要去除。不良修复体可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瘤的发生或发展。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不良修复体的影响可能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牙齿缺失后佩戴假牙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不合适的情况;年轻患者可能因美观等因素佩戴的修复体不合适。去除不良修复体后,牙龈的刺激因素消除,有利于牙龈瘤初期的治疗。
二、手术治疗的前期准备
1.口腔卫生维护
在考虑手术治疗牙龈瘤初期时,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在术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要协助其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研究显示,术前口腔卫生良好的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的难度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积极做到。例如,青少年患者可能因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口腔卫生问题,需要加强宣教,督促其做好口腔清洁。
2.全身状况评估
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全身状况的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影响手术等;老年患者则需要评估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情况。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需要特别注意,妊娠期牙龈瘤有其特殊性,在评估全身状况时要考虑妊娠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手术对妊娠的影响等。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三、观察随访
1.定期复查
在牙龈瘤初期,对于一些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牙龈瘤,可以先进行观察随访。定期复查口腔情况,一般建议每1-2周复查一次。不同年龄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根据病情有所调整,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可能需要更密切的观察。例如,对于一些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较小牙龈瘤,在去除局部刺激后,每1周复查一次,观察牙龈瘤的变化情况。如果在观察期间牙龈瘤没有缩小甚至有增大趋势,则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2.病情监测
监测牙龈瘤的大小、颜色、质地等变化。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牙龈瘤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的牙龈瘤可能生长相对缓慢,而青少年患者的牙龈瘤可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通过定期监测病情,可以及时发现牙龈瘤的异常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的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