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牙龈向牙根方向退缩致牙根暴露,病因有刷牙不当、年龄、牙周病等,表现为牙龈位置改变、牙根暴露等,可通过口腔检查诊断,治疗需去除病因,预防要纠正刷牙习惯等;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硬组织缓慢消耗的缺损,病因是不正确刷牙、牙体结构缺陷、酸性物质作用等,表现为不同程度缺损及相应症状,通过口腔检查诊断,治疗按缺损深度处理,预防要纠正刷牙方式等,不同人群均需注意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1.定义与病因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根暴露的现象。其病因多样,包括刷牙方法不正确(如用力横刷),这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易引发牙龈萎缩;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退缩;患有牙周炎等牙周疾病时,牙周组织遭到破坏,也会导致牙龈萎缩;此外,不良修复体、正畸力不当等也可能引起牙龈萎缩。
楔状缺损:主要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其形状像木匠的楔子而得名。其病因主要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尤其是横刷法,长期的横刷会使牙齿颈部受到机械性磨损;牙体组织的结构缺陷,如牙颈部釉质发育不全等,使该部位牙齿组织薄弱,容易发生缺损;还有酸性物质的作用,比如经常接触酸性饮料、胃酸反流等,酸性物质会使牙齿硬组织脱矿,再加上机械摩擦,导致楔状缺损的发生。
2.临床表现
牙龈萎缩:牙龈边缘位置改变,牙根暴露,可能会出现牙齿敏感症状,吃冷热酸甜食物时会有酸痛感,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等问题。不同病因导致的牙龈萎缩表现略有差异,如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牙龈会有红肿、出血等炎症表现,同时可观察到牙周袋形成等牙周炎的典型特征;年龄性牙龈萎缩一般牙龈退缩较为均匀。
楔状缺损:缺损程度不一,浅的缺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中等深度的缺损会出现遇冷热刺激敏感,深的缺损可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疼痛等症状。缺损部位一般位于牙齿颈部,形状多为楔形,表面通常比较坚硬、光滑。
3.诊断方法
牙龈萎缩: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的位置、形态,结合患者的病史,如刷牙习惯、是否有牙周疾病等进行诊断。还可以通过牙周探诊等方法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情况来辅助诊断。
楔状缺损:主要依靠口腔检查,直接观察牙齿颈部的缺损情况即可初步诊断,根据缺损的深度等情况进一步判断病情。
4.治疗与预防
牙龈萎缩: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纠正不良刷牙习惯、治疗牙周炎等。对于已经发生的牙龈萎缩,轻度的牙龈萎缩可以通过牙周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发展,对于严重的牙龈萎缩,可能需要进行牙龈移植等手术治疗。预防方面,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维护;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等。不同人群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牙龈萎缩的存在,更要注重口腔保健;青少年如果存在不良刷牙习惯等情况,也需要及时纠正,防止牙龈萎缩的发生。
楔状缺损:治疗时根据缺损的深度进行相应处理,浅的缺损可以进行简单的充填治疗;中等深度的缺损如果累及牙髓,需要先进行牙髓治疗,再进行充填;深的缺损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后进行冠修复等。预防楔状缺损需要纠正不良刷牙方式,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避免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和饮料,如有胃酸反流等情况要及时治疗。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需要注意这些预防措施,儿童和青少年要从小培养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成年人也要保持良好的口腔护理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