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有Evans分型和AO分型,Evans分型包括Ⅰ型(无移位稳定性骨折)、Ⅱ型(有移位但股骨矩完整)、Ⅲ型(伴小转子骨折且股骨矩破坏)、Ⅳ型(反粗隆间骨折);AO分型有A1型(顺粗隆间简单骨折)、A2型(顺粗隆间粉碎骨折)、A3型(顺粗隆间伴小转子骨折)、B1型(反粗隆间简单骨折)、B2型(反粗隆间粉碎骨折)、B3型(反粗隆间伴小转子骨折)、C1型(粗隆间伴股骨干近端骨折)、C2型(粗隆间伴股骨干多段骨折)、C3型(粗隆间伴股骨干粉碎骨折),不同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重要,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患者治疗有差异。
Ⅰ型:骨折无移位,稳定性骨折。骨折线为顺粗隆间型,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骨折块保持良好的对合关系,股骨矩完整,这种类型的骨折相对稳定,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等方法。
Ⅱ型:骨折有移位,但股骨矩完整。骨折端发生移位,骨折线同样为顺粗隆间型,然而股骨矩没有遭到破坏,骨折的稳定性相对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有部分结构维持稳定。
Ⅲ型:骨折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骨折不仅有移位,而且累及小转子部位,股骨矩的连续性被破坏,骨折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Ⅳ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上方,属于不稳定骨折类型,骨折端的移位和旋转等情况较为明显,股骨矩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AO分型
A1型:顺粗隆间简单骨折。骨折线呈顺粗隆间方向,为简单的骨折形态,骨折块相对较少移位,股骨矩通常保持完整或仅有轻度破坏。
A2型:顺粗隆间粉碎骨折。骨折为顺粗隆间走向,但骨折块呈现粉碎状态,股骨矩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骨折的不稳定程度相对A1型有所增加。
A3型:顺粗隆间伴小转子骨折。骨折涉及顺粗隆间方向,同时伴有小转子部位的骨折,股骨矩往往受到破坏,属于不稳定骨折类型。
B1型:反粗隆间简单骨折。骨折线为反粗隆间走向,是简单的骨折形态,骨折块移位相对不严重,但由于骨折方向改变,稳定性较差。
B2型:反粗隆间粉碎骨折。反粗隆间走向的骨折伴有粉碎情况,骨折的不稳定程度较高,股骨矩结构多有破坏。
B3型:反粗隆间伴小转子骨折。反粗隆间走向的骨折同时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明显,属于不稳定的复杂骨折类型。
C1型:粗隆间骨折伴有股骨干近端骨折。骨折不仅发生在粗隆间区域,还波及股骨干近端部分,骨折的复杂性和不稳定程度较高。
C2型:粗隆间骨折伴有股骨干多段骨折。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多段骨折,骨折的粉碎程度和不稳定程度进一步增加。
C3型:粗隆间骨折伴有股骨干粉碎骨折。粗隆间骨折伴随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骨折情况极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不同的分型对于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稳定性骨折可能更多采用保守治疗或相对简单的内固定手术,而不稳定性骨折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方式来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和稳定性。在考虑不同年龄段患者时,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以尽早恢复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注重骨折的解剖复位和长期功能恢复。性别因素在治疗选择上可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术后康复等方面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活方式方面,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以保障骨折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整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