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并发症治疗。一般治疗有休息和饮食要求;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和抗炎保肝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用免疫抑制剂;并发症方面,肝硬化相关并发症需止血、限钠水等,肝癌则依病情选治疗方式。
一、一般治疗
休息:病情活动期的慢性肝炎患者需充分休息,这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例如,急性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卧床休息可使肝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慢性肝炎患者同样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休息不足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过程;成年患者若过度劳累,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热量的供应要满足机体的需要,一般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适量,避免过多导致脂肪肝。对于有肝硬化倾向的慢性肝炎患者,要注意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防止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性别患者在饮食上无特殊差异,但要根据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整,比如肥胖的慢性肝炎患者要适当控制热量摄入,而消瘦的患者则需要增加营养摄入。同时,要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有饮酒史的慢性肝炎患者必须戒酒,因为酒精会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加重肝脏炎症。
二、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对于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可抑制HBVDNA的合成,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有所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存在差异。
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干扰素可能会引起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患者要慎用。
抗炎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脏炎症。这类药物一般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患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其可能会导致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染迹象,如发热、咳嗽等,同时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四、并发症的治疗
肝硬化相关并发症:若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需采取相应措施止血,如内镜下止血等;对于出现腹水的患者,要限制钠、水的摄入,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等,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肝癌相关并发症:如果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癌,根据病情可选择手术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等,但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年龄、肝肾功能等,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