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异常升高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青春期前儿童生理性波动、女性妊娠、绝经期波动、剧烈运动后、长期睡眠不佳及性生活后等导致的短暂或阶段性升高;病理性因素有垂体疾病(如泌乳素瘤、其他垂体肿瘤、垂体柄病变)、下丘脑疾病(如颅咽管瘤、下丘脑炎症)、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胸部疾病(如慢性乳腺炎、胸壁损伤)、药物因素(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雌激素类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等引起的升高。
一、生理性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因素
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可能因自身内分泌系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性波动导致泌乳素轻度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发育成熟会逐渐趋于稳定。在女性妊娠期间,泌乳素会显著升高,这是为了促进乳腺发育和为产后泌乳做准备,一般妊娠中晚期血清泌乳素水平可较非孕期升高数倍甚至十余倍,分娩后随着胎盘娩出,泌乳素水平会逐渐回降,但仍会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以保证产后泌乳。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泌乳素也可能出现波动,部分女性可能会有轻度升高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引起泌乳素短暂升高,这是因为运动应激会刺激身体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长期睡眠不佳也可能影响泌乳素的分泌节律,进而导致泌乳素水平异常。例如长期熬夜的人群,其体内泌乳素的分泌可能会出现紊乱,出现泌乳素升高的情况。另外,性生活后也可能出现泌乳素短暂升高,这是由于性刺激引发的身体内分泌反应。
二、病理性因素
(一)垂体疾病
垂体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垂体泌乳素瘤细胞会自主性分泌过多的泌乳素,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水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除了泌乳素瘤外,垂体其他肿瘤如促甲状腺激素瘤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垂体的内分泌功能,间接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升高。另外,垂体柄病变也会影响泌乳素的正常转运,导致泌乳素在体内积聚而升高,例如垂体柄受压、损伤等情况。
(二)下丘脑疾病
下丘脑是调节垂体泌乳素分泌的重要中枢,当下丘脑患有疾病时,如颅咽管瘤、下丘脑炎症等,会影响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抑制泌乳素分泌的重要神经递质,多巴胺分泌减少会导致对垂体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引起泌乳素升高。
(三)其他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刺激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引起泌乳素升高。此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泌乳素水平异常。
(四)胸部疾病
胸部的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例如慢性乳腺炎、胸壁损伤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刺激泌乳素分泌增加。比如长期佩戴过紧的胸罩导致胸部受到压迫,可能会引起泌乳素短暂升高,而慢性乳腺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也可能出现泌乳素升高情况。
(五)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会影响泌乳素的分泌,例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甲氧氯普胺等,这类药物会阻断多巴胺受体,从而减弱多巴胺对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导致泌乳素升高;还有雌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另外,抗高血压药物中的利血平等也可能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