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常见症状有局部疼痛(初期隐痛、酸痛,随病情发展活动时加剧,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长期重体力劳动或有运动损伤史者易出现)、局部肿胀(炎症致血管扩张、液体渗出,程度轻重不一,皮肤温度可能略高,儿童和老年人肿胀各有特点)、局部压痛(按压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不同个体耐受程度不同,有既往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运动姿势者更明显)、活动受限(因疼痛肿胀致不同程度受限,影响不同部位活动,对儿童和老年人影响不同且长期不活动可致肌肉萎缩加重受限),部分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化脓性骨膜炎患者会发热(儿童体温波动大易高热,老年人感染后发热不典型但提示感染严重),患者需及时就医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康复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及适当康复锻炼促进恢复。
局部疼痛:这是骨膜炎较为突出的症状表现。在患病部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初期可能为隐痛、酸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往往会明显加剧。例如,跑步等运动时,因肌肉收缩牵拉骨膜,会使疼痛更加显著。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局部不适、不愿活动等;成年人则能较清晰表达疼痛程度和性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运动损伤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骨膜炎导致的局部疼痛。
局部肿胀:骨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出现血管扩张、液体渗出等情况,从而导致局部肿胀。肿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仅能通过触摸感觉到局部组织较饱满,重度肿胀则可能肉眼可见明显的膨隆。肿胀部位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炎症反应可能也较为敏感,肿胀表现可能相对成人有其自身特点;而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肿胀消退相对缓慢。
局部压痛:用手指按压骨膜炎病变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压痛是炎症刺激骨膜神经末梢的一种表现,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大致位置。不同个体对压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青壮年对压痛的感知可能相对敏锐些,而老年人可能因神经敏感度下降等因素,压痛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但仍可通过专业检查发现压痛存在。有既往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运动姿势的人群,局部压痛可能更为明显。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局部肿胀等因素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比如患有下肢骨膜炎时,患者行走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跛行;如果是上肢骨膜炎,会影响手臂的正常活动,如抬手、抓握等动作难以正常完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玩耍和肢体功能锻炼;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受到阻碍。长期不活动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等继发问题,进一步加重活动受限的程度。
发热(部分患者):当骨膜炎是由感染因素引起时,如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骨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程度可从低热到中度发热不等。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引起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相对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感染后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一旦出现发热往往提示感染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骨膜炎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