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可通过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体格检查(压痛、叩击痛、下肢短缩或外旋畸形)、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来判断,X线是初步常用方法,CT可补X线不足,MRI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骨折。
一、临床表现判断
1.疼痛
股骨头骨折患者通常会有髋部剧烈疼痛,在受伤后立即出现,活动患侧肢体时疼痛加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骨折后疼痛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能力可能有限,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患侧下肢等情况;成人则能明确指出髋部的疼痛位置。
2.肿胀
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局部。肿胀程度因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异,严重的股骨头骨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髋部肿胀,皮肤可能会有瘀斑。不同年龄人群的肿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肿胀可能更易被察觉;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后局部反应可能相对缓慢,但也会逐渐出现肿胀。
3.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等。例如,受伤后无法抬起患侧下肢,或者行走时出现跛行等情况。对于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用患侧下肢负重;成人则会明显感觉到髋关节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完成正常的髋关节屈伸、内外旋等动作。
二、体格检查判断
1.压痛
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或大转子区域进行压痛检查。如果存在股骨头骨折,此处会有明显压痛。检查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疼痛。
2.叩击痛
可进行足跟叩击痛检查,即患者平卧,医生用拳轻叩患者足跟,若髋部出现疼痛,则提示可能有股骨头骨折。这种检查方法对于判断股骨头骨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叩击痛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哭闹。
3.下肢短缩或外旋畸形
部分股骨头骨折患者会出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例如,成人股骨头骨折后,患侧下肢可能会比健侧短缩,并且出现外旋的情况。儿童由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短缩和外旋倾向,不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判断
1.X线检查
是初步判断股骨头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发现骨折线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X线片的解读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股骨头骨骺等结构与成人不同,在X线片上需要仔细观察是否有骨折线以及骨骺的位置等情况。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确定是否存在股骨头骨折以及骨折的大致类型,如头下型、经颈型等。
2.CT检查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股骨头骨折或者X线片上显示不清的情况,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它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例如,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复杂的骨折形态,CT可以弥补X线的不足,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CT检查都能较好地显示股骨头内部的骨折情况,但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MRI检查
在骨折早期,X线和CT可能无法发现骨折线时,MRI检查具有优势。它可以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等骨折相关的信号改变。对于股骨头骨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MRI能够更早地提示骨折的存在。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儿童可能需要在适当的镇静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