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错位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术后需口腔护理、饮食管理、功能锻炼,预后一般较好,要定期复查、避免再次受伤。
一、下颌骨骨折错位的诊断
1.临床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骨质较软,骨折错位表现相对不典型,而成人多有明显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比如成人常能感觉到面部受伤部位疼痛明显,不敢正常张口咀嚼。
可观察到面部畸形,如患侧下颌骨部位外形异常,左右不对称等,这是因为骨折错位导致骨骼位置改变。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初步显示骨折部位及错位情况,但对于复杂骨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不同年龄患者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儿童更应谨慎权衡。
CT检查:是诊断下颌骨骨折错位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方向等细节。通过三维CT重建能更直观地看到下颌骨整体的解剖结构及骨折错位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二、下颌骨骨折错位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错位不严重、无明显功能障碍的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儿童下颌骨骨折,若错位较轻,可尝试保守治疗。
方法:主要是采用颌间固定等方法,通过牙弓夹板、金属丝等将上下颌牙齿固定在一起,使下颌骨保持在正常位置,让骨折部位逐渐愈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下颌骨骨折错位明显,影响咀嚼功能、面部外形或存在明显神经血管损伤风险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成人相对儿童手术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儿童生长发育快,术后恢复需关注面部生长发育情况。
手术方式:常见的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块复位后用钛板、钛钉等进行固定,恢复下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三、术后护理及康复
1.口腔护理
无论年龄,术后都要保持口腔清洁。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天多次,尤其是进食后,防止口腔感染,影响骨折愈合。儿童由于配合度可能较差,家长需协助做好口腔护理。
2.饮食管理
术后饮食要根据恢复阶段调整。早期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粥等,避免咀嚼动作,减轻下颌骨负担。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软食,再到正常饮食。不同年龄患者饮食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成人则要注意营养全面促进骨折恢复。
3.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可进行张口等轻度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儿童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适当的张口训练等,成人则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规范的功能锻炼,以恢复下颌骨的正常功能,如咀嚼功能等。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多数下颌骨骨折错位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恢复正常的面部外形和咀嚼等功能。但不同年龄患者预后可能有差异,儿童生长潜力大,骨折愈合后面部生长发育受影响较小的话,预后相对较好;成人若恢复顺利,也可较好恢复功能。
2.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治疗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避免再次受伤: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恢复期间都要注意保护下颌部,避免再次受到外力撞击等,防止骨折部位再次错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