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包括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运动;中期有手腕轻度活动、力量训练;后期是全面手腕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并考虑不同人群特点以达最佳康复效果。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训练
具体操作:受伤手腕保持相对稳定,主动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每小时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此训练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因为骨折后手部活动减少会导致手指关节灵活性下降,通过主动屈伸能维持手指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轻柔进行,避免因力量不当造成二次损伤;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缓慢进行,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2.肩部和肘部运动
具体操作: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以及肘部的屈伸运动,肩部前屈后伸每组可做8-12次,每天3-4组;肘部屈伸每组5-10次,每天3-4组。肩部和肘部运动有助于维持上肢整体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防止因手腕骨折固定导致肩部和肘部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适当增加运动幅度和次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避免因运动剧烈导致心率过快引发不适。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1.手腕轻度活动训练
具体操作: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始进行手腕的轻度旋转和屈伸活动。手腕旋转可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每组旋转10-15次,每天3-4组;手腕屈伸每组8-12次,每天3-4组。这个阶段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愈合,但还不够坚固,轻度活动能进一步促进手腕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关节粘连加重。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活动强度,避免过早进行过度用力的手腕活动;孕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因身体重心等变化影响训练安全性。
2.力量训练
具体操作:可以使用轻重量的弹力带进行手腕的抗阻训练,如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内收和外展抗阻,每次抗阻保持5-8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手腕周围肌肉力量,为手腕的功能恢复提供支撑。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尚未发育完全,应选择更轻的弹力带或采用其他低强度力量训练方式;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阻力,避免因力量过大导致骨折处再次受损。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全面手腕功能训练
具体操作:进行手腕的全方位活动训练,包括大幅度的屈伸、旋转等,可进行手腕拿取轻物(如小皮球)进行抓握和放松训练,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2-3次。通过全面的手腕功能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患者,在训练后要注意手腕的休息,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影响恢复;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骨骼肌肉恢复,要更加注重训练的循序渐进和坚持。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具体操作:开始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活动训练,如穿衣、洗漱、拿筷子等动作练习,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天2-3次。此训练能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手腕适应日常活动的需求。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家属要在旁协助并给予耐心指导,确保训练安全有效;青少年患者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如进行简单的运动操作,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总之,手腕骨折后的康复训练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