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手指屈伸、肩肘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开展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后期进行腕关节全方位活动及力量训练,各阶段训练有不同作用与方式,以促进骨折恢复及相关功能恢复。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活动
作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恢复。例如,通过手指的主动屈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传递信号促进骨折局部的代谢。
方式:患者尽量用力伸直手指,然后弯曲,每次屈伸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进行轻柔的手指屈伸,以避免儿童力量不足无法有效训练;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加重。
2.肩部和肘部肌肉等长收缩
作用:等长收缩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对于肩部肌肉,通过等长收缩可以保持肩部肌肉的张力;肘部肌肉等长收缩能维持肘部肌肉的功能。
方式: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时,患者肩部用力,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肘部肌肉等长收缩时,患者弯曲肘部,上臂肌肉用力,保持同样时间和次数。在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中,要注意收缩时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训练后的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训练强度。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1.腕关节屈伸训练
作用:逐渐恢复腕关节的活动度,为后期的正常功能恢复做准备。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可以改善骨折后腕关节可能出现的活动受限情况。
方式: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上,手掌向下,缓慢将手腕向上弯曲,达到最大程度后保持2-3秒,再缓慢向下弯曲,每次屈伸15-20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骨骼发育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力度;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身体重量可能影响训练效果,可适当调整训练的角度和力度。
2.前臂旋转训练
作用: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臂进行各种动作至关重要,如拧毛巾等动作需要前臂的旋转功能。
方式:患者将肘部弯曲90度,手臂放在桌上,握住一个小物件(如小球),缓慢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每次旋转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旋转训练时要注意呼吸平稳,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心率过快;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腕关节全方位活动训练
作用:进一步扩大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其接近正常功能。通过全方位的活动训练,能够使腕关节的各个方向都得到充分锻炼。
方式:患者站立或坐位,手臂伸直,缓慢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和桡偏动作,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康复后期要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对于运动员患者,要根据其专项运动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力量训练
作用:增强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腕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程度。例如,通过握力器等工具进行握力训练,可以增强手部和腕部的力量。
方式:使用握力器时,患者用力握住握力器,保持3-5秒后放松,每次训练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适合其力量的握力器;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力量控制,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同时,还可以进行前臂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前臂的屈伸抗阻练习,增加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