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炎症轻,及时治疗可逆转,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等;牙周炎累及深部牙周组织,病情重,可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临床表现更严重,对牙齿支持组织破坏重,诊断靠口腔检查及X线等,治疗前者主要去刺激因素,后者复杂需多步骤且严重时可能拔牙,需早期识别并采取措施预防。
一、炎症累及范围及程度
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一般炎症仅累及游离龈和龈乳头,表现为牙龈的红肿、易出血等,炎症程度相对较轻,若及时治疗,病变可逆转。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口腔卫生不良是常见诱因,如不按时刷牙、使用牙线等。有牙龈炎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牙周炎:炎症不仅累及牙龈,还会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等,是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病情相对较重,可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各年龄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男性发病概率可能略高于女性,口腔卫生差、有吸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发展为牙周炎。
二、临床表现差异
牙龈炎:牙龈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松软,容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一般无牙齿松动,疼痛症状通常不明显,偶有轻度胀痛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如家长未有效帮助清洁口腔,更易患牙龈炎;老年人若有全身疾病影响免疫力,也可能使牙龈炎症状加重。
牙周炎:除了牙龈红肿、易出血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可探及牙周袋深度超过3mm,且有牙周袋溢脓现象,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咀嚼无力,严重时牙齿松动明显,影响进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期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牙齿发育;老年人牙周炎可能导致多个牙齿松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对牙齿支持组织的影响
牙龈炎:对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相对较轻,若能及时通过洗牙等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菌斑、牙结石等,牙龈组织可恢复健康,牙齿支持组织一般不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牙周炎:会逐渐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后,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难以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最终可能导致牙齿丧失,且牙槽骨吸收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很难完全恢复。不同年龄人群牙齿支持组织的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牙齿支持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及时治疗;老年人支持组织修复能力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四、诊断方法区别
牙龈炎:主要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等,结合探诊出血等情况进行诊断,一般牙周袋深度不超过3mm,X线检查牙槽骨无吸收。
牙周炎:除口腔检查牙龈情况外,还需通过牙周探诊确定牙周袋深度,拍摄X线片观察牙槽骨吸收的程度、范围等,X线片可见牙槽骨嵴顶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不同
牙龈炎:治疗主要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进行超声洗牙,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一般经过治疗后牙龈炎症可消退,恢复健康。
牙周炎:治疗较为复杂,首先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控制炎症后,还需根据病情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等,以恢复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严重松动的牙齿可能需要拔除。
总之,牙龈炎和牙周炎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非常重要,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龈问题,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