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淋巴结渐肿大、可形成脓肿及窦道等,伴低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结核相关表现;淋巴结炎多由致病菌感染致,局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有痛压痛,全身症状相对轻,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可通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区分两者以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一、发病原因
淋巴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人体,进而累及淋巴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淋巴结炎:多由致病菌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各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劳累、营养不良等,可能诱发淋巴结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无特定性别差异,但皮肤破损等局部因素可增加相应部位淋巴结炎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淋巴结核:淋巴结可逐渐肿大,初期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推动,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相互粘连成块,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结核毒素影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有疼痛和压痛,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表面皮肤可红肿,病情较轻时经积极治疗可较快消退;若病情加重,红肿热痛加剧,可形成脓肿,伴有全身症状时如发热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淋巴结核较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淋巴结炎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可能在感染后症状相对成人更易迅速加重。
三、影像学检查
淋巴结核: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呈低回声,边界不清,可有钙化等表现;CT检查可发现淋巴结肿大,内部密度不均,有时可见环形强化等;MRI检查对淋巴结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晰,可见淋巴结信号异常。不同年龄人群影像学表现类似,但儿童因骨骼等因素,影像解读需结合年龄特点。
淋巴结炎:超声检查显示淋巴结肿大,皮质增厚,髓质结构存在,血流信号丰富;CT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可有轻度水肿;MRI检查可见淋巴结信号改变,血流情况符合炎症表现。各年龄人群影像学表现差异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儿童淋巴结炎影像学表现可能因炎症反应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需注意鉴别。
四、实验室检查
淋巴结核: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可为阳性,但仅提示有结核感染,需结合临床;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结核感染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高;血沉可增快;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或见到结核性肉芽肿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实验室检查结果受年龄相关免疫状态影响,儿童PPD试验阳性可能有不同解读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淋巴结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致病菌。各年龄人群实验室检查主要是炎症指标的变化,儿童淋巴结炎血常规中白细胞等变化需结合具体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五、鉴别要点总结
通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区分淋巴结核和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依据,有特定结核相关全身症状及淋巴结病变特点;淋巴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相对较轻,淋巴结病变发展速度和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包括病史、症状、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区分两者,为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