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耵聍栓塞是外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治疗时较小未完全阻塞的可采用耵聍钩取出法或冲洗法,较大较硬的可用抽吸法或内镜下取出法,儿童治疗要注意心理安抚、操作谨慎及耵聍软化特殊性,老年人要评估耳部情况、关注操作耐受性,还可通过定期清洁外耳道、避免进水、积极治疗耳部疾病来预防。
一、耵聍栓塞的定义
耵聍俗称耳屎,是由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物质,若耵聍积聚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外耳道,就称为双耳耵聍栓塞。
二、治疗方法
(一)较小且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
1.耵聍钩取出法:对于可看到的、较小的耵聍团块,医生可使用耵聍钩将其直接钩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儿童及成人,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例如,在耳内镜辅助下操作,能更清晰地看到耵聍位置,提高取出的安全性。
2.冲洗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耵聍较软、量较多且能耐受冲洗的患者。一般使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先进行软化耵聍,通常需要每日滴耳3-4次,持续2-3日,待耵聍软化后再进行冲洗。
冲洗注意事项:冲洗时患者取侧坐位、头偏向健侧,便于冲洗液流出。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约37℃左右,避免因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眩晕或耳部不适。对于儿童,需谨慎操作,防止因不配合导致冲洗液误入中耳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二)较大且较硬的耵聍栓塞
1.抽吸法:对于质地较硬但部分已松动的耵聍,可使用吸引器将其吸出。这种方法相对较为温和,适用于不能耐受冲洗或冲洗效果不佳的患者。
2.内镜下取出:借助耳内镜,医生可以更精准地看到外耳道内耵聍的情况,对于位置较深、较为复杂的耵聍栓塞,内镜下取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耳内镜的使用能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和损伤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心理安抚:儿童往往对医疗操作存在恐惧心理,在治疗双耳耵聍栓塞时,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安抚,可通过亲切的沟通、适当的鼓励等方式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例如,在操作前向儿童解释操作过程,让其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2.操作谨慎:儿童外耳道较窄,皮肤娇嫩,在治疗时操作需格外谨慎。无论是使用耵聍钩、冲洗还是其他方法,都要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如使用冲洗法时,要严格控制冲洗压力和速度,防止引起外耳道损伤或中耳感染。
3.耵聍软化的特殊性:儿童的耵聍栓塞软化时,所选药物及软化时间需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一般遵循温和、安全的原则,确保软化过程不会对儿童耳部造成不良影响。
(二)老年人
1.耳部情况评估:老年人可能合并有耳部的其他病变,如鼓膜穿孔、慢性中耳炎等,在治疗双耳耵聍栓塞前,需详细评估耳部情况。若存在鼓膜穿孔等情况,一般不适合采用冲洗法,而应选择其他相对安全的方法,如耵聍钩取出或内镜下取出等。
2.操作耐受性:老年人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操作要轻柔缓慢,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局部麻醉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四、预防措施
1.定期清洁外耳道:可定期用温水轻轻擦拭外耳道,但要注意避免深入过深,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及耵聍腺。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不要随意用棉签等物品给儿童掏耳朵,以免操作不当引起耵聍栓塞。
2.避免外耳道进水:在游泳、洗头或洗澡时,可使用棉球等堵塞外耳道,防止水分进入引起耵聍膨胀,增加耵聍栓塞的风险。
3.积极治疗耳部疾病:如有耳部的炎症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因为耳部疾病可能会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增加耵聍栓塞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