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治疗包括诊断评估(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应急处理(开髓引流、药物镇痛)、牙髓治疗(盖髓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根管治疗术含根管预备、消毒、充填)、术后处理及修复(暂封复诊、永久修复),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心理,老年需评估全身健康且操作轻柔。
一、诊断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因、疼痛性质(如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放射痛等)以及既往口腔疾病史等。不同年龄患者牙髓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家长协助提供相关信息;成年患者则可更准确描述疼痛情况。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在进食冷热食物时疼痛加剧,或夜间疼痛明显等。
临床检查: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齿是否有龋坏、磨损、外伤等情况,检查患牙的叩诊、温度测试(如冷诊或热诊)等,确定患牙位置及牙髓的状态。温度测试时,要注意测试的顺序和力度,不同年龄对温度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对温度刺激可能反应相对较敏感。
二、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对于急性牙髓炎患者,首要的是缓解疼痛,通过开髓引流来降低髓腔压力。用牙钻打开髓腔,使炎性渗出物得到引流,疼痛可迅速缓解。这一操作在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但儿童在操作时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操作方式和更多的安抚。
药物镇痛:在开髓引流的基础上,可辅助使用一些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缓解患者疼痛,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强效镇痛药。
三、牙髓治疗
盖髓术:适用于龋坏等导致牙髓早期轻度炎症的情况。将具有保护牙髓作用的盖髓剂覆盖在接近牙髓的牙本质表面或已暴露的牙髓创面上,促进牙髓修复。年轻恒牙由于牙髓组织修复能力较强,更适合采用盖髓术保存活髓。
牙髓切断术: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保留根部正常牙髓组织。常用于年轻恒牙,保留根部健康牙髓有利于牙齿的继续发育。例如,对于因外伤等导致冠髓部分炎症的年轻恒牙,可采用牙髓切断术。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炎最常用的definitive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管预备: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并将根管制备成特定的形状,以利于根管充填。需要使用根管扩大器械等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根管形态有所不同,儿童的根管相对较细且弯曲,操作难度可能更大。
根管消毒:在根管内放置消毒药物,进一步杀灭残余细菌,常用的有氢氧化钙等消毒药物。
根管充填:采用根管充填材料(如牙胶尖联合糊剂)将根管严密充填,隔绝根管与口腔及根尖周组织的交通,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
四、术后处理及修复
暂封与复诊:完成牙髓治疗后,通常会用暂封材料将窝洞暂封,告知患者复诊时间。患者在暂封后要注意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不同年龄患者的遵医行为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监督其口腔卫生和咀嚼习惯。
永久修复:根据患牙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修复方式,如充填治疗、全冠修复等。如果是后牙牙髓治疗后的牙齿,由于咀嚼力较大,多需要进行全冠修复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前牙则可根据美观需求选择充填或全冠修复等。对于年轻患者,在进行修复时还要考虑牙齿的继续生长发育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牙髓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尽量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疾病,在治疗前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确保治疗安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身体的过度应激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