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发病与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致急性鼻炎迁延)、局部因素(鼻腔结构异常、鼻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全身性慢性疾病)、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气候因素急剧变化)相关,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因素影响下易患慢性鼻炎。
一、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慢性鼻炎常见的病因之一。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初始可引起急性鼻炎,如果未能彻底治愈,炎症迁延不愈就可能发展为慢性鼻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且感染后若恢复不彻底,发生慢性鼻炎的风险较高。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慢性鼻炎的重要诱因。像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急性鼻炎后,炎症持续存在可演变为慢性。在一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如老年人,细菌感染引发慢性鼻炎的情况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的反复侵袭。
二、局部因素
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腔结构异常情况。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和引流,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引发慢性炎症。儿童如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发育异常,可能会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几率;而成年人若因外伤等原因导致鼻中隔偏曲,也容易引发慢性鼻炎。
鼻腔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例如慢性鼻窦炎,鼻窦的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引起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过敏性鼻炎如果长期反复发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导致鼻腔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进而发展为慢性鼻炎。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家长若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孩子的过敏症状,孩子患慢性鼻炎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三、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慢性鼻炎。在一些贫困地区或饮食不均衡的人群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摄入,患慢性鼻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如果营养不良,更易受到慢性鼻炎的困扰。
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鼻腔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通气不畅,长期可引发慢性鼻炎。女性在妊娠期或更年期,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鼻腔黏膜的相应改变,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大幅波动,鼻腔黏膜容易发生水肿,若不注意护理,可能发展为慢性鼻炎。
全身性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鼻腔黏膜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容易发生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鼻腔的炎症,进而引发慢性鼻炎。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和慢性鼻炎,病情往往更难控制,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免疫和修复功能。
四、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化学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在工业发达地区或交通繁忙的城市,居民长期暴露在这样的污染环境中,患慢性鼻炎的比例相对较高。儿童的鼻腔黏膜更加娇嫩,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损害,所以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儿童慢性鼻炎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
气候因素: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诱发慢性鼻炎。例如,寒冷空气刺激鼻腔黏膜,可导致鼻腔血管收缩,黏膜缺血,抵抗力下降;而湿度较低的环境会使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引发炎症。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是慢性鼻炎的高发时段。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更加敏感,在季节更替时更要注意预防慢性鼻炎的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