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需先经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康复训练分早期和中期,要预防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还需注意饮食营养和生活防护,儿童和成人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需分别关注。
一、诊断评估
掌骨骨折后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手部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等情况,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摄片,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人群骨折特点有所不同,儿童的掌骨骨折可能多为青枝骨折,而成人则多为完全骨折;有既往手部疾病史的患者,骨折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小,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儿童青枝骨折等轻度移位情况较为常用。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石膏托或支具等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左右,但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手部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骨折移位明显,如掌骨骨折端移位超过2mm、累及关节面、多发性掌骨骨折或闭合复位失败等情况时,多需要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克氏针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并用克氏针等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利于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恢复。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握拳、伸指等动作,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3-4组,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成人则可相对自主进行,但也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中期康复(拆除固定后):当骨折达到临床初步愈合,拆除外固定后,开始进行手部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如腕关节的屈伸、旋转,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等训练。可以借助康复器械或通过主动活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一般每天训练2-3次,每次15-20分钟。同时,可逐渐增加手部的力量训练,如捏握力球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注意保持受伤手部的清洁,防止伤口感染(对于手术患者)。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处理,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2.关节僵硬:由于长时间固定等原因,容易出现手部关节僵硬。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关节僵硬,要加强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针对性,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如关节松动术等。对于儿童,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重视康复训练以避免关节僵硬影响手部功能;成人则要更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来防止关节僵硬。
五、饮食与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骨折恢复期间,应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成人也应注重均衡饮食来助力骨折恢复。
2.生活:受伤手部要避免再次受伤,在康复期间尽量减少手部的负重活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骨质相对疏松,骨折恢复可能较慢,更要注意生活中的防护,同时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