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会引发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如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症状如肝区疼痛,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护理及异常情况的应对。
一、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肝炎病毒等致病因素时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在患急性肝炎时发热情况可能相对较常见,且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不良后果。成年人患急性肝炎发热时,也需要密切监测体温,若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在符合儿科或成人安全护理原则下)。
2.乏力:患者常感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急性肝炎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炎发生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代谢紊乱,同时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有效代谢排出,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感。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患急性肝炎都会有乏力表现,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活动减少、精神不振等,需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乏力症状;成年人则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帮助身体恢复。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食量明显减少。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等物质,肝炎时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儿童患急性肝炎时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需要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并且要注意喂养方式,少量多餐,保证儿童的营养需求;成年人食欲减退时也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基本营养供给。
2.恶心、呕吐:部分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以及体内毒素刺激胃肠道所致。儿童患急性肝炎出现恶心呕吐时,要注意避免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成年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同样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呕吐频繁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3.腹胀:患者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肝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减慢,气体积聚等原因可引起腹胀。儿童腹胀时要观察其腹部情况,避免腹部受压等;成年人腹胀时可以通过适当活动(在身体允许情况下)促进胃肠蠕动来缓解腹胀症状。
三、黄疸相关症状
1.皮肤、巩膜黄染:当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最初可能是眼白部分发黄,然后逐渐发展到全身皮肤发黄。儿童患急性肝炎出现黄疸时,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的进展情况,因为儿童的皮肤较薄,黄疸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同时要避免儿童搔抓黄染的皮肤,防止皮肤破损感染;成年人出现黄疸时要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2.尿色加深:尿液颜色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加,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急性肝炎出现尿色加深时,都要注意观察尿液的变化情况,并且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尿液的正常排出,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
四、肝区症状
1.肝区疼痛:患者肝区(右侧季肋部)可能会有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感觉。肝脏包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肝区疼痛。儿童患急性肝炎肝区疼痛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是否有哭闹、烦躁等表现,并且要避免外力碰撞肝区;成年人肝区疼痛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