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坏死几率受骨折类型、年龄、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头下型等骨折、老年人、保守治疗时坏死几率较高,早期准确复位、合适固定方式、术后康复随访等可降低坏死几率。
一、影响股骨颈骨折坏死的因素
1.骨折类型
按骨折线部位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骨折。头下型骨折坏死几率较高,因为该型骨折容易损伤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股骨头的血运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组成的动脉环,头下型骨折常常破坏这个动脉环,导致股骨头血供严重受损,坏死几率可高达50%-90%;经颈型骨折坏死几率次之;基底型骨折由于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底,血液供应破坏相对较小,坏死几率相对较低。
按Garden分型,GardenⅠ型(不完全骨折)坏死几率约为15%-20%;Garden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坏死几率约为30%-40%;Garden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坏死几率约为50%-70%;Garden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坏死几率可高达80%以上。
2.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坏死几率相对较低,但也需重视。儿童股骨颈骨折后,由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血供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也可能发生坏死,不过总体低于老年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坏死几率一般在20%-40%左右,但如果是头下型等严重骨折类型,坏死几率也会明显升高。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坏死几率较高,因为老年人本身骨质退化,血运较差,而且受伤后身体恢复能力较弱。一般来说,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坏死几率可达到30%-60%甚至更高。
3.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后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如牵引等,由于骨折部位难以保持良好的复位,股骨头缺血情况持续存在,坏死几率较高,可达到50%-80%。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复位质量对坏死几率影响很大。如果复位良好,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等手术方式,头下型骨折坏死几率约为40%-60%,经颈型骨折坏死几率约为20%-30%;而如果复位不佳,坏死几率会明显增加。另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无法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虽然避免了股骨头坏死的问题,但对于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存在假体使用寿命等问题,但从坏死角度,人工关节置换避免了因股骨头坏死再手术的情况。
二、降低股骨颈骨折坏死几率的措施
1.早期准确复位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准确复位至关重要。在手术复位时,要尽量恢复股骨颈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股骨头的缺血情况。对于儿童和青壮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长和修复潜力,更需要精确复位以保障血供恢复的基础。
2.合适的固定方式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如对于合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等,能够较好地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和股骨头血供恢复创造条件。在选择固定方式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比如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人工关节置换可能是降低坏死几率的有效方式,但对于年轻患者则尽量保留自身股骨头,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3.术后康复与随访
患者术后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但要避免过早负重等不利于骨折愈合和股骨头血供的行为。同时要定期随访,通过X线等检查密切观察股骨头的血运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一旦发现有坏死倾向等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其术后的营养状况等,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降低坏死几率;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股骨头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