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有诸多禁忌,早期要避免负重和过度活动患侧关节;体位上要避免长时间不适当体位;康复训练要避免盲目过早及强度过大;还需避免吸烟饮酒,这些都会影响骨折愈合等。
一、活动限制禁忌
1.早期避免负重
距骨骨折后,早期骨折部位稳定性差,若过早负重会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折移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距骨骨折后的初始阶段都应避免患侧肢体负重。例如,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距骨骨折后若过早负重,会干扰骨折端的正常愈合过程,可能导致畸形愈合等不良后果;成人距骨骨折后过早负重,可能引起骨折处再次损伤,影响骨折的稳定性。
2.避免过度活动患侧关节
距骨周围的关节活动会牵扯骨折部位,不利于骨折修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人距骨骨折后,其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过度活动患侧关节更容易加重局部损伤,延缓骨折愈合时间。而儿童距骨骨折后,过度活动也可能影响骨骺的正常发育,因为距骨周围的骨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力学刺激较为敏感,过度活动可能导致骨骺损伤,进而影响距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二、体位禁忌
1.避免长时间不适当体位
距骨骨折后,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若距骨骨折后长时间处于仰卧位且患侧肢体摆放不当,会导致距骨部位血液循环受阻,因为局部血管受压等原因,使得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骨折愈合的营养供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但长时间不适当体位仍可能影响局部微循环;老年人血液循环本身相对缓慢,长时间不适当体位对距骨骨折部位血液循环的影响更为明显,更容易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不利于骨折修复。
三、康复训练禁忌
1.避免盲目过早进行康复训练
距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开始,若盲目过早进行康复训练,可能会破坏骨折的稳定性。例如,在骨折早期(一般指骨折后1-2周内),骨折端尚未形成初步的纤维连接,此时进行不恰当的康复训练,如过度的关节活动等,会使骨折端受到剪切力等,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不能过早进行不适当的康复训练,因为儿童的骨骼生长特点决定了过早的不当康复训练可能影响骨骺和骨折端的正常关系;老年人骨折愈合相对缓慢,更要严格遵循康复训练的时机,盲目过早康复训练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
2.避免康复训练强度过大
康复训练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损伤加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在进行距骨骨折康复训练时,更要注意控制强度。例如,老年人进行距骨骨折康复训练时,若强度过大,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情况,反而不利于骨折愈合。而儿童在康复训练时,虽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过大的训练强度也可能影响骨折端的正常生长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为儿童的骨骼和关节仍在发育中,承受过大强度的训练可能导致损伤。
四、其他禁忌
1.避免吸烟饮酒
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利于骨折愈合。酒精也会对身体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干扰骨折的正常修复机制。对于距骨骨折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吸烟饮酒都会加重骨折愈合的困难。例如,吸烟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使得距骨骨折部位的氧供减少,影响骨折处成骨细胞等的活性和功能;饮酒会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节,不利于骨折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