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相关检查及表现: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慢性有流脓窦道等,全身急性有高热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ESR有相应变化,影像学X线、CT、MRI各有特点,病原学可通过创面分泌物培养指导用药。
一、临床表现观察
1.局部表现
对于儿童患者,骨髓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病变部位附近关节可能有活动受限。比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儿童患者,早期局部疼痛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皮肤温度较周围正常组织高。而成人患者局部表现类似,但可能因个体差异,疼痛程度和肿胀范围有所不同。
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可反复出现流脓、有窦道形成,窦道周围皮肤可能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表现,局部可能有增厚、变形等情况,长期不愈的窦道还有发生癌变的风险,需密切关注。
2.全身表现
急性骨髓炎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而成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儿童可能稍轻,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或在急性发作时出现低热、消瘦、贫血等表现,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有营养不良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骨髓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儿童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更为显著,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成人更易被感染激活。慢性骨髓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贫血情况。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CRP在感染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ESR在感染时也会加快,这两项指标对于判断骨髓炎是否处于活动期有重要意义。儿童患者的CRP和ESR变化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解读时需结合临床整体情况。例如,急性骨髓炎发作时,CRP和ESR会明显升高,经过有效治疗后,其水平会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一般在发病后2-3周才出现骨质破坏等改变。儿童长骨骨髓炎早期X线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结合临床。成人X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如可见骨皮质增厚、分层,骨密度增高,出现死骨等表现。
2.CT检查
CT对于早期骨髓炎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够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小的骨质破坏、骨膜下脓肿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的细微结构,帮助明确骨髓炎的范围。成人患者通过CT检查可以更精准地判断骨质破坏的程度、死骨的位置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MRI检查
MRI是诊断骨髓炎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髓炎早期即可发现骨髓内的炎性改变。儿童患者骨髓炎时,MRI可以清晰显示骨髓水肿、软组织炎症等情况,对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成人患者通过MRI检查能够更早发现骨髓炎的病变,尤其是在X线和CT还未出现明显异常时,MRI就可以检测到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病原学检查
1.创面分泌物培养
对于有窦道的骨髓炎患者,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儿童患者在进行分泌物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以确保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成人患者同样要规范采集分泌物,根据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