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可能通过代谢、自身免疫等机制增加糖尿病风险,甲减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不同类型甲减有差异,老年、女性甲减患者及有甲减家族史人群需特别注意,要关注其甲状腺功能与血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甲减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机制
1.代谢方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缺乏(甲减)会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以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也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当发生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代谢紊乱。例如,研究发现甲减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有研究表明,在甲减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糖耐量异常,进而增加了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甲状腺激素还参与脂肪代谢,甲减时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异常等情况也可能间接影响糖代谢。高脂血症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更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2.自身免疫因素
部分甲减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而1型糖尿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1型糖尿病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或免疫异常机制。有研究发现,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人群中,发生1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增加,虽然目前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提示了甲减与糖尿病在自身免疫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二、甲减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情况
1.患病率差异
不同研究报道的甲减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甲减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一定范围内,而在甲减患者中,尤其是病程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甲减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会明显升高。例如,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减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出数倍。
2.不同类型甲减的差异
原发性甲减(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中枢性甲减(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原发性甲减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也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原发性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程度和对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和广泛。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老年甲减患者
老年甲减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功能下降,甲减导致的糖代谢紊乱更容易在老年人群中引发糖尿病。同时,老年甲减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老年甲减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2.女性甲减患者
女性在生理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功能可能发生变化,本身就有较高的甲状腺疾病发生风险。女性甲减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会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例如,妊娠合并甲减和糖尿病的女性,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所以女性甲减患者在各个生理阶段都要关注血糖情况,做好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的监测。
3.有甲减家族史的人群
有甲减家族史的人群本身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发生甲减的风险较高,而在这些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增加。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健康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等)、适度运动等,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