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的原因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如口腔卫生不良、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和全身性疾病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治疗方法有口腔局部治疗(保持口腔卫生、治疗龋齿、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和全身性疾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糖尿病治疗)。
一、口臭的原因
(一)口腔局部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
年龄方面,儿童若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易在口腔内滋生细菌,比如3-6岁儿童乳牙易残留食物,若未及时清洁,细菌分解食物就会产生异味;成年人长期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也会导致食物残渣堆积,细菌繁殖产生口臭。
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物质会残留在口腔,且吸烟会使口腔处于缺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从而引发口臭。
病史方面,患有牙周病的患者,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产生难闻气味。
2.龋齿:牙齿龋坏形成的龋洞内容易滞留食物,细菌在龋洞内发酵分解食物,产生异味。例如儿童喜欢吃甜食,若口腔清洁不及时,就容易发生龋齿进而导致口臭。
3.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发炎时,牙龈组织充血、水肿,细菌大量繁殖,会产生炎性分泌物,散发异味。
(二)全身性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年龄方面,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例如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可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
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患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导致口臭。
病史方面,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及其他有异味的物质,从而引发口臭。
2.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会带有异味,可从口腔呼出导致口臭。例如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会通过后鼻孔流至咽部,产生臭味。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酮体生成增加,可出现丙酮味口臭。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未良好控制时更易发生。
二、口臭的治疗方法
(一)口腔局部治疗
1.保持口腔卫生:
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饭后漱口;成年人则要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
定期洗牙,一般每6-12个月洗牙一次,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可有效预防和改善因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口臭。
2.治疗龋齿:发现龋齿应及时就医,进行补牙等相应治疗,填充龋洞,避免食物残渣继续滞留。
3.治疗牙龈炎、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清除牙龈上和牙龈下的菌斑、牙结石,控制牙龈炎症,从而改善口臭。
(二)全身性疾病治疗
1.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对于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患者,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要注意选择对胃肠刺激小的药物,并密切关注消化功能的恢复情况。
2.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积极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控制感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减轻口臭。例如鼻窦炎患者可使用鼻腔喷雾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鼻窦穿刺或手术治疗。
3.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酮体生成,改善口臭症状。



